【25】英国领事馆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英国领事馆位于外滩33号,是外滩滨水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幢建筑,至今已有147年历史,原有西文名称:British Consulate
General。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英国领事馆地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西南侧的李家场,当年清军曾在这里设置炮台、守卫江防。1842年6月英国“复仇神”炮舰向李家场炮台猛烈炮击,将炮台摧毁了。1846年,首任英国领事巴富尔经多次考察后终于看中了李家场这片土地,共计126亩,拟在此建英国领事馆。他不顾当时英国不准在外建使馆的法令,与该土地主人洽谈购置地产,并自己垫付了部分资金买下了这块风水宝地。因此,巴富尔受到了英国外交部的批评,并被撤职回国。第二任领事阿礼国接手后仍不断申请,终于得到英国有关部门批准。匆匆忙忙建造领事馆房屋后,1849年7月21日英国领事馆从老城厢搬入外滩李家场新馆办公。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馆仅用了两年,就因为出现建筑质量问题而被迫拆除,1852年领事馆拆除重建。1870年12月24日深夜零点,英国领事馆失火,火势旺烈,将房屋和文件档案全部付之一炬。因此,早期英国领事馆的文件和照片资料很少。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872年领事馆开始重建,1873年6月新馆竣工,建筑一直使用至今,依然完好。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解放后,这里曾为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使用,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也曾在此办公。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英国领事馆由英国建筑师格罗斯曼和鲍依斯设计,占地38559平方米。为维多利亚时代盛行的新文艺复兴风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主楼建筑为高二层的砖木结构,整个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立面上门窗较多,或圆拱或平拱。由于外滩地势低,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设计了较高的台基。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建筑外墙原为清水砖墙,后经水泥粉刷,典雅朴素。屋面为四坡式,覆以中式的蝴蝶瓦,做工考究;底层设有五孔券廊,落地窗与二层的廊式内阳台使其处处渗透着秀美匀称的气息。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主楼北侧还有一撞二层砖木结构辅房,有廊与主楼相连,建筑风格与主楼相同,这里为领事生活起居用房。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面临黄浦江的门前是面积达2.5公顷大草坪,绿草茵茵。参天大树环抱建筑四周,使得领馆建筑格外秀美典雅。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6】外滩源
外滩源是指东至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南抵滇池路,北达苏州河的地块,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这里有老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这里是外滩的源头,故被称为外滩源。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里,曾集聚过上海城市发展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众多重要机构。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自上海开埠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领馆、教堂、洋行、博物院、戏院、图书馆、学校、出版社、公园、滨水仓库等陆续在外滩源地区建造,使得该地块和周边环境共同组成了功能多元的综合性社区。但由于后期长年缺乏维修及保护,大部分建筑逐渐废圯,仅存了一个空壳子。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目前,在外滩源的建筑中,保护完好的除了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外,还有其它历史建筑共有14处,部分建筑还在保护整修中。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教会公寓:位于南苏州路79号。1899年由新天安堂所增建,新巴洛克风格,入口的山花、顶层中间的雕饰和精美的窗套装饰,使建筑立面既活泼又不失庄重。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划船俱乐部:位于南苏州路76号,原有西文名:Shanghai Rowing
Club,清咸丰十年(1860)建立,是在沪英侨的体育组织,主要成员为英国侨民。划船比赛最初在黄浦江浦东一边举行,每年春、秋各赛一次;同治十二年(1873)秋赛起,移至苏州河中进行。划船俱乐部建筑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建造,1905年落成。该建筑风格折中,顶部为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局部略带巴洛克装饰。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原有西文名:Union
Church,位于南苏州路107号,始建于1886,1901年扩建,2007年1月24日遭遇火灾,2010年重修。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天安堂原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道达尔,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礼拜堂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中间有高达33米的钟塔,带有乡村风格的哥特复兴式教堂建筑,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