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2024-01-27 13:37:38)
标签:

转载

18】沙逊大厦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沙逊大厦位于外滩20号,由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原有西文名称:Sassoon House。沙逊洋行由英籍犹太人大卫•沙逊1832年创办于印度孟买,1877年在上海设立分行。早期的沙逊洋行是将英国的纺织品和印度的鸦片销往中国,因而发家成为巨富。外滩20号原是美商琼记洋行的地产,1877年沙逊洋行成了这地块主人。它曾经拥有20、21号两幢3层楼房,称沙逊姐妹楼。左下图为琼记洋行,右图为沙逊姐妹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在沙逊姐妹楼的北侧,是当时的德国总会大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新沙逊大厦于1926年开工,1929年竣工,21号门牌也就废止了。新楼高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多少年以来,沙逊大厦一直是代表上海外滩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沙逊大厦也称华懋饭店(Aathay Hotel)。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酒店,是当时上海最顶级的豪华饭店。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沙逊在上海的不动产全部被日伪没收。日军战败后,老沙逊的孙子维克多·沙逊收回了财产。之后大厦被孔祥熙的山西裕华银行收购。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华懋饭店改为和平饭店对外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成为和平饭店南楼,从而形成和平饭店错落有致的南北两楼。1992年,和平饭店被列为国内唯一的世界著名饭店。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沙逊大厦由公和洋行设计,设计师威尔逊在此前已成功设计了有利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及海关大楼。大厦楼由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建筑高13层,占地面积4617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大厦雄伟壮丽,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厦外观以垂直线条处理,简洁明朗。外墙以花岗石贴面,第九层和顶部砌以泰山石,屋顶为四方金字塔形,采用紫铜皮饰面,高19米,显现墨绿色,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在外滩众多建筑中别具一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厦五至七层的华懋饭店,内装饰精致豪华,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大厦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第一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9】中国银行大楼

  紧邻沙逊大厦北侧的是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原有西文名称:The Bank of China。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外滩为数不多的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中国银行是旧中国四大官办银行之一,其前身是清政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的户部银行,1908年改称为大清银行,民国元年(1912)改组建立中国银行,总行设北京,上海设分行。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外滩23号即最初的第3号租地,租地人原是老资格的仁记洋行。1883年仁记洋行经理吉浦去世,该地块转让给平治门。1900年上海德侨社团—康科迪亚总会买下了这块地,1904年10月开始建造新大楼,1908年建成。那时,南侧的沙逊大厦还是低矮的沙逊姐妹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新建的大楼为德国总会,那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每个楼面设有廊式阳台,券式门窗,楼顶四端建有造形各异的巴洛克塔楼,中间屋面上有山墙。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从1908年到1917年的十年间,这里是在沪德国侨民娱乐、聚会的场所。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7年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德国总会被封闭。一战结束后,中国银行购得该楼作为行址。1923年迁入办公。1934年,中国银行业务扩展,总会的建筑也不适应银行的要求,于是董事会决定拆除重建。大楼由公和洋行的著名建筑师威尔逊和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共同完成,也是外滩唯一一座华人参与设计的临江大楼。陆谦受毕业于英国建筑学院,当时供职于中国银行建筑科,后曾任全国建筑师协会副会长。大楼原设计34层,将是当年上海最高的大楼。下左图为中国银行大楼的设计图,右图为建设过程中的大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楼由华商陶馥记营造厂负责施工,地基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桩深达50米。地基完工时,南面沙逊大厦的业主维克多•沙逊得知中国银行将建远远高于沙逊大厦的大楼,百般干涉,提出新楼的高度不能超出沙逊大厦的尖顶。最后迫于租界的压力,大楼只能建到17层,楼顶比沙逊大厦低0.3米。如果当年34层的大楼建成,外滩又是另一种景象了。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937年,正当工程即将完工之时,抗日战争爆发,扫尾工程延搁,1941年大楼成为汪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几经交涉,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此时离建造大楼时间已经过了十年。1979年后,这座大楼里迁入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以及中国茶叶、畜牧、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成为上海金融业的一个集中点。下图拍于1948年。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中国银行大楼占地5075平方米,建筑面积32548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外形属装饰艺术派,外墙青石贴面,立面强调垂直线条。这座西式摩天楼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大门两侧有钱币形镂空花格窗,上部两侧为寿字图案镂空窗,屋顶则采用石斗拱作装饰。原大门上方有孔子像,顶部两侧有八仙过海雕饰,并悬挂36盏宫灯,可惜在文(格)时破坏殆尽。大楼内装饰精致,地下室设有当时最先进的保险库。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楼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中国元素。这座外形带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大楼,是30年代外滩唯一的由中国设计师参与设计的大型高层建筑。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20】正金银行大楼

  正金银行大楼位于外滩24号,曾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行址,原有西文名称:The Yokohama Specie Bank of Shanghai。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845年,大卫•沙逊在此设立沙逊洋行上海分行,1920年洋行的房产被正金银行收买。下左图为1866年的老沙逊洋行商务楼之一,右图为金正银行。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923年正金银行翻建新楼,1924年竣工。当时,南侧的中国银行大楼还是前身德国总会。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金银行的产业由中国政府接管,成为中央银行的行址。解放后,中央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接管,大楼改名为纺织大楼。现属中国工商银行。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承建,占地7535平方米,建筑面积19359平方米。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形为横向三段式,二至五层设两根爱奥尼克柱大楼,大楼造型与麦加利银行有点相似,不仔细看很难辨认。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楼外墙以花岗石贴面,底层粗缝石砌,局部采用日本的武士及菩萨雕像作为装饰。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大门的门饰和两侧的灯具也非常有特色。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21】扬子保险公司大楼

  扬子保险公司大楼位于外滩26号,原有西文名称:Yangtsze Insurance Building。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外滩26号原是老沙逊洋行房地产,19世纪末,老沙逊洋行因鸦片贩卖受禁,将上海的产业转让,外滩26号被扬子保险公司买下。扬子保险公司全称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同治元年(1862)由美商旗昌洋行大班金能亨发起创办。当时旗昌洋行属下的上海轮船公司垄断了长江客、货航运,为了减少水上航运风险事故的损失,旗昌洋行大班以自保、互保的形式组织了保险。开始,保险公司只是洋行的内部机构,光绪十七年(1891),旗昌洋行倒闭,保险公司才成为英商性质的一家独立企业,1905年买下外滩25、26号地产。下图为原外滩25号、26号原老沙逊商务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917年,随着保险业务的迅速发展,杨子保险公司在外滩26号新建杨子保险大楼。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竣工。新扬子大楼建成后,外滩25就被弃用了。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外滩的大部分洋行歇业,唯有扬子保险公司继续开业。1941年扬子保险公司被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复业。复业后生意兴旺,保宁、中华、保家、保安等多家保险公司也纷纷租借这座大楼营业办公,这幢大楼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险大楼。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新中国成立后,大楼改由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上海粮油进出口公司使用,并改名为扬子大楼,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扬子保险公司大楼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1平方米,高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底层为平梁式入口,二层为半圆形券窗,一至二层墙面使用花岗岩,处理粗犷。三至五层为磨石对缝墙面,饰以贯通壁柱。第六层中间有爱奥尼克双柱廊,顶部为孟沙式屋顶。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外墙二层中间券窗上部以及外墙壁柱顶部的墙檐下有雕刻。雕刻做工细腻、精湛,工艺考究。

[转载]上海外滩——历史建筑(9)

  (未完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