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在微生物实验中出现空白对照平板长菌的情况?
标签:
知识教育文化收藏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百欧博伟生物:在微生物实验中,避免空白对照平板长菌的核心是从源头控制污染,需结合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环境管理等全流程进行规范。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确保培养基及相关试剂的无菌性
1、严格灭菌参数
培养基(如营养琼脂、LB 培养基)需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21、0.105MPa 条件下维持 15-20 分钟(含芽孢的样品需延长至 30 分钟),确保杀灭耐热微生物及芽孢。
分装培养基时,体积不超过容器的 1/2,避免灭菌时受热不均;分装后立即灭菌,不可长时间存放(尤其是富含营养的培养基,易滋生微生物)。
稀释液(如生理盐水、PBS)需单独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过滤灭菌(针对不耐热试剂),灭菌后密封储存,避免反复开盖使用。
2、验证灭菌效果
定期对灭菌后的培养基进行无菌性检测:取少量培养基接种到空白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 24-48 小时,观察是否长菌。
检查灭菌设备:定期校准灭菌器的温度、压力传感器,确保显示值与实际一致;灭菌前彻底排尽冷空气(如灭菌器排气阀打开至有连续蒸汽排出)。
二、规范无菌操作,减少人为污染
1、优化操作环境
所有操作(如倒平板、接种、开盖)需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提前 30 分钟开启工作台通风,并用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消毒;定期检测 HEPA 滤网(每 3-6 个月),确保过滤效率(0.3μm 颗粒截留率≥99.97%)。
非工作台操作时(如运输平板),避免在尘埃多、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暴露平板,减少气流扰动。
2、严格人员操作规范
实验前:用 75% 酒精擦拭双手、前臂及工作台面;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实验服(袖口收紧),避免头发、皮肤暴露。
倒平板时:
三角瓶瓶口经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避免直接灼烧培养基),倾斜培养皿,仅打开 1/3-1/2 盖子,快速倒平板(约 15-20mL / 皿),立即盖紧盖子。
倒完后轻轻晃动平板,使培养基均匀铺展,待凝固后倒置(避免冷凝水滴落污染表面)。
平板处理:拿取培养皿时捏边缘,不触碰盖子内侧或培养基表面;避免在平板上方说话、咳嗽,头部偏离平板 10cm 以上。
3、确保器具无菌
培养皿、移液管、三角瓶等器具需经干热灭菌(160-170,2-3 小时)或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密封保存(如培养皿用无菌包装袋封装),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破损。
重复使用的器具(如移液管)需彻底清洗后再灭菌,避免残留有机物滋生微生物。
三、清洁与维护培养及储存环境
1、培养箱的日常管理
每周用 75% 酒精擦拭培养箱内壁、隔板及托盘,每月用含氯消毒剂(如 500mg/L 次氯酸钠)彻底消毒 1 次,清除残留微生物。
定期检查培养箱温度、湿度,避免积水(托盘及时倒水),防止霉菌滋生;培养时确保平板盖子盖紧,避免与其他污染平板直接接触。
2、储存环境控制
灭菌后的培养基(未倒平板)需在 4冰箱密封保存,存放时间不超过 1 周(避免冷凝水回流污染);倒好的空白平板需倒置储存在无菌保鲜盒中,1-2 天内使用完毕。
实验台、冰箱等区域定期清洁,避免堆放杂物,减少微生物滋生的“死角”。
四、建立污染预警与追溯机制
1、设置多重对照
除空白平板(未接种样品)外,可增设“操作对照”(如仅倒平板、模拟接种操作但不加入样品),辅助判断污染来源(是培养基本身还是操作污染)。
2、记录与排查
详细记录实验日期、培养基批次、灭菌参数、操作人员、培养条件等信息,若出现污染可快速追溯环节(如同一批次培养基多组空白污染,优先排查灭菌问题)。
3、定期培训与考核
对实验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重点强调倒平板、开盖、环境清洁等关键步骤;通过模拟实验考核操作规范性,减少人为失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从“灭菌彻底性、操作规范性、环境洁净度”三个维度降低污染风险,确保空白对照平板的无菌性,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超低温冰箱,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可进行对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常规的分子实验研究。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积极的面对社会乃至国外收集保藏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工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研教育提供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