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空包装食品出现胀袋的核心诱因与应对措施及解决方案!

(2025-10-20 14:53:55)
标签:

知识

文化

解决方法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真空包装食品出现胀袋的核心诱因与应对措施及解决方案!

 


百欧博伟生物:真空包装食品涨袋现象已成为食品加工业的“顽疾”,据行业统计,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每年造成全球食品行业超过5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

 

一、真空包装的弊端

 

真空包装技术通过抽出包装袋内空气,使氧气浓度降至1%以下,从而抑制大多数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防止食品变质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有效防止油脂类食品氧化,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

 

这项技术却在面对一类特殊微生物时显得力不从心。真空环境无法有效抑制厌氧菌的繁殖和酶反应引起的变质变色,这些微生物在缺氧环境中反而如鱼得水。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活动,导致包装内气体积累,形成令人头疼的涨袋现象。

 

涨袋问题不仅是外观问题,更是食品安全的红色警报。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毒素,包括某些耐热性极强的细菌毒素,即使经过高温处理也难以完全去除。这些毒素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损害。

 

二、微生物污染源分析

 

导致涨袋的微生物“元凶”主要包括四大类:酵母菌乳酸菌霉菌以及某些耐热型产气菌。这些微生物在真空环境中的存在和繁殖,与多个环节的污染控制失误密切相关。

 

在原料环节,食品原料自身可能已被产气微生物污染,或者在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许多食品企业往往忽视对原料的微生物检测指标,为后续问题埋下隐患。

 

包装材料本身可能成为微生物的“特洛伊木马”。当包装材料在阻氧性、阻水性以及密封性方面表现不佳时,为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更严重的是,包装材料本身可能带有未被发现的微生物污染。

 

现代食品工厂的管道系统内壁常形成难以察觉的生物膜,这些由微生物分泌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膜结构,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常规消毒方法难以穿透生物膜,导致微生物持续污染食品。

 

三、主流杀菌技术及其局限

 

目前真空包装食品行业采用多种杀菌技术,各有特点但也存在明显局限:

 

1、高温蒸汽杀菌

 

高温蒸汽杀菌是最常用的物理杀菌方法。蒸汽穿透性强,能使蛋白质和原生质胶体在湿热条件下变性凝固,破坏酶系统。当温度达到130°C左右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能迅速有效杀死熟食中的厌氧菌霉菌大肠杆菌等。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降低30%)、环保(不产生三废)和保持食品营养口感等优势。但高温处理对热敏感性食品不适用,且设备投资较大。

 

2、辐照灭菌

 

辐照灭菌是另一种高效杀菌技术,利用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该技术效果显著,但设备成本高昂,且消费者对“辐照食品”的心理接受度较低,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3、分段压力杀菌法

 

分段压力杀菌法是一项专利技术,将真空包装食品放在0.1MPa~0.2MPa压力下进行第一次杀菌,而后提高压力与水温进行第二次杀菌(压力升至0.1-0.2MPa,水温升至90-150)。

 

这种方法在冷冻状态下直接杀菌,能保持食品原有形状和品质,但操作复杂,对设备和控制精度要求高。

 

上述杀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三大困境:耐热菌存活问题、杀菌死角问题、以及杀菌后二次污染问题。尤其在后面的冷却和包装环节,食品暴露在环境中的风险增加,可能重新沾染微生物。

 

四、杀菌后仍受污染的症结

 

明明经过杀菌程序,为何还会出现涨袋?这一行业痛点背后有多个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原因:

 

1、杀菌工艺参数失当

 

当杀菌温度不够、温度不均或杀菌时间不足时,灭菌效果大打折扣。某些耐热菌株需要121°C以上高温维持15-20分钟才能彻底杀灭,而许多工厂为提升效率人为缩短杀菌时间。

 

某肉制品企业的案例极具警示意义:该企业虽采用121°C高温杀菌,但由于灭菌锅温度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实际温度不足115°C,导致耐热芽孢杆菌存活,产品上市一周后出现大面积涨袋。

 

2、冷却工艺不当

 

高温杀菌后若冷却速度过快,会导致包装外部环境迅速降温而内部温度仍高,形成内外气压差,造成“假性涨袋”。更严重的是,快速冷却可能因包装袋内外压差导致密封微破损,使外界微生物侵入。

 

3、包装材料微生物屏障失效

 

2024年某知名品牌真空包装熟食的涨袋事件调查发现,问题根源竟是包装材料供应商为降低成本使用再生塑料,导致材料阻隔性能不达标,无法有效隔绝环境中微生物的侵入。

 

4、车间环境再污染

 

杀菌后的食品在冷却、整理和二次包装环节暴露在车间环境中,若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超标,或设备表面、人员操作带来污染,所有前期杀菌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五、综合解决方案

 

面对真空包装食品胀袋这一系统工程问题,需要采取多层次防控策略:

 

1、原料微生物控制升级

 

建立更严格的原料微生物标准,特别是对耐热芽孢菌的限量要求。对高风险原料实施针对性预处理,如对香料进行辐照杀菌,避免其成为耐热菌污染源。

 

2、杀菌工艺优化与监控

 

采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在杀菌设备内部多点布设传感器,确保温度分布均匀且持续达标。对特殊产品采用阶梯式升温杀菌程序,如某专利技术先在100-120°C水中杀菌12-18分钟,再0.5分钟内升压升温继续杀菌。

 

3、包装过程革新

 

引入无菌灌装技术,在正压无菌空气环境下进行包装操作。包装材料灭菌采用“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喷雾+紫外线”双重杀菌工艺,确保包材表面微生物彻底灭活。同时严格检测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指标。

 

4、冷却过程控制

 

杀菌后采用梯度降温法,避免温度骤变导致的包装内外压差。冷却水必须加氯消毒或采用其他无菌水处理技术,防止冷却水成为二次污染源。

 

5、车间卫生体系再造

 

建立动态环境监控网络,在关键控制点布设微生物采样点。采用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消毒剂对设备表面、空气和人员进行全面消毒,其独特优势在于:

 

广谱高效: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类型,杀菌率>99.999%。

 

食品级无残留:分解产物仅为水和氧气,无任何有毒残留,符合食品级安全标准,对人体无害且基本没有腐蚀性,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穿透生物膜:独特配方可穿透微生物生物膜,解决传统消毒剂无法解决的难题。

 

国际认证:通过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等权威认证。

 

某大型乳品企业应用这一综合方案后,车间空气菌落总数下降92%,设备表面微生物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出口产品通关效率提升30%。

 

真空包装食品涨袋问题需从杀菌工艺、包装控制、环境管理及消毒剂选择等多维度综合解决。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