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乳酸菌检验计数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与核心控制及操作流程!

(2025-10-20 14:37:40)
标签:

知识

技术

方法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乳酸菌检验计数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与核心控制及操作流程!

 


百欧博伟生物:乳酸菌检验计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样品中乳酸菌数量的判断(如发酵食品品质、益生菌产品活性等),其结果受样品处理、操作流程、培养条件等多个环节影响。以下从关键环节拆解影响计数准确性的核心因素,并说明具体影响机制:

 

一、样品本身及预处理因素

 

样品的初始状态和预处理方式是计数的“起点”,直接决定后续操作的基础是否可靠。

 

1、样品新鲜度与储存条件

 

乳酸菌(尤其是活菌)对环境敏感,若样品储存不当(如温度过高、储存时间过长),会导致乳酸菌自然死亡或增殖(如发酵初期样品),使原始菌数偏离真实值。例如:冷藏的酸奶若室温放置超过 2 小时,乳酸菌可能因温度升高加速代谢死亡;

 

样品若存在腐败、污染(如混入大量杂菌),可能释放抑菌物质(如某些腐败菌的代谢产物),抑制乳酸菌生长,导致计数偏低。

 

2、样品匀质与分散效果

 

乳酸菌可能在样品中呈聚集状态(如在发酵乳中因蛋白网络包裹形成菌团),若匀质不充分(如未用均质器处理、匀质时间不足),会导致菌团未分散,单个菌落可能对应多个菌体,最终计数结果偏低。

 

对于固体 / 半固体样品(如奶酪、泡菜),若未按标准比例加入稀释液(如 1:9 无菌生理盐水)、未充分研磨或搅拌,会导致样品无法均匀分散,后续稀释液中菌浓度不均,接种后菌落数差异极大。

 

二、稀释与接种操作因素

 

稀释和接种是将样品中乳酸菌“定量传递”到培养基的关键步骤,操作不规范会直接导致菌数传递偏差。

 

1、稀释液选择与制备

 

稀释液需满足“不损伤乳酸菌、维持渗透压”的要求(常用无菌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或 0.1% 蛋白胨水)。若稀释液渗透压过高(如未稀释的生理盐水)或含抑菌成分(如残留消毒剂),会导致乳酸菌在稀释过程中死亡,计数偏低;

 

稀释液未灭菌或灭菌不彻底(如污染杂菌),会引入外源菌,与乳酸菌竞争生长,甚至掩盖乳酸菌菌落,导致“假阳性计数”(偏高)。

 

2、稀释过程的均一性

 

稀释时若未严格遵循“每级稀释后充分混匀”(如未用涡旋振荡器振荡、仅简单摇晃),会导致稀释液中菌浓度分布不均:高浓度区域接种后菌落过密,低浓度区域菌落稀疏,最终计数结果波动极大(同一稀释度平行样差异超过允许范围);

 

稀释倍数计算错误(如误将 1:10 稀释操作为 1:100)或吸管使用不当(如未使用刻度准确的移液管、移液时残留液体未完全释放),会直接导致稀释倍数偏差,最终结果成比例偏离真实值。

 

3、接种量与操作规范性

 

接种量需精准(常用 0.1mL 或 1mL 涂布 / 倾注),若接种量误差过大(如实际接种 0.08mL 却按 0.1mL 计算),会导致最终计数结果(菌落数 / 接种量 × 稀释倍数)偏高或偏低;

 

涂布接种时若培养基未凝固就涂布,会导致菌液渗入培养基深层,菌落难以长出;倾注接种时若培养基温度过高(如超过 50),会直接烫死乳酸菌,导致菌落数骤减(严重时为 0)。

 

三、培养基与试剂因素

 

乳酸菌对营养和环境敏感,培养基的“适配性”直接决定其能否正常生长形成可见菌落。

 

1、培养基营养与配方适配性

 

乳酸菌为化能异养菌,需特定碳源(如葡萄糖、乳糖)、氮源(如蛋白胨、酵母浸粉)及生长因子(如维生素、氨基酸)。若培养基营养不足(如酵母浸粉添加量不够)或碳源不适(如某些乳酸菌不能利用蔗糖,却用蔗糖作为唯一碳源),会导致乳酸菌生长缓慢或无法形成可见菌落,计数偏低;

 

培养基 pH 需适配乳酸菌生长(多数乳酸菌最适 pH 6.0-7.0,发酵型可能耐受更低 pH)。若 pH 过高(如未调 pH 导致碱性)或过低,会抑制乳酸菌增殖,菌落小且少,甚至无法计数。

 

2、培养基灭菌与储存

 

灭菌过度(如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会破坏培养基中的热敏成分(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导致营养失效;灭菌不彻底则会污染杂菌(如芽孢杆菌、酵母菌),杂菌菌落可能与乳酸菌菌落形态相似(如圆形、乳白色),导致误判为乳酸菌(计数偏高);

 

培养基储存不当(如开封后未冷藏、储存时间过长)会吸湿结块或污染,使用时无法均匀溶解,或引入杂菌,影响菌落生长和判断。

 

四、培养条件因素

 

乳酸菌的生长依赖严格的温度、氧气、时间等环境条件,任何一项偏离都会导致菌落生长异常。

 

1、培养温度与时间

 

不同乳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不同:乳杆菌属多为 30-37,链球菌属多为 35-39。若温度偏离(如将乳杆菌置于 40培养),会导致生长速率下降,培养相同时间后菌落未成熟(过小或不可见),计数偏低;

 

培养时间不足(如标准要求 48-72 小时,却仅培养 24 小时),乳酸菌未充分增殖形成可见菌落;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菌落过度生长、融合(尤其高浓度稀释度),无法区分单个菌落(少计),或杂菌大量繁殖掩盖目标菌落。

 

2、氧气环境控制

 

乳酸菌多数为兼性厌氧或微需氧(少数为严格厌氧,如双歧杆菌)。若培养时氧气浓度过高(如未用厌氧培养箱、厌氧袋,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抑制厌氧型乳酸菌生长(如双歧杆菌无法形成菌落),导致计数结果仅反映需氧 / 兼性厌氧菌株,遗漏厌氧菌株(整体偏低);

 

厌氧环境控制不当(如厌氧袋失效、培养容器密封不严),氧气残留会导致部分乳酸菌生长受阻,菌落数量减少。

 

五、计数操作与判断因素

 

计数是结果输出的最后一步,主观判断和操作规范直接影响最终数值。

 

1、菌落形态判断准确性

 

乳酸菌菌落多为圆形、边缘整齐、乳白色或浅黄,表面光滑;但样品中若存在杂菌(如污染的微球菌、酵母菌),可能形成形态相似的菌落,若计数时未区分(如误将酵母菌菌落计入),会导致计数偏高;

 

部分乳酸菌因生长缓慢,菌落极小(如某些乳球菌),若计数时未注意观察(漏计小菌落),会导致结果偏低。

 

2、计数范围选择

 

标准要求选择菌落数在30-300 个的平板计数(此范围菌落分布均匀,计数误差小)。若选择菌落数<30 的平板(误差率>10%)或>300 的平板(菌落重叠、难以区分),会导致结果偏差;

 

同一稀释度平行平板间菌落数差异过大(如超过 1 倍),未按标准舍弃异常平板(如因操作污染导致的菌落骤增),直接取平均值会引入误差。

 

3、计数人员操作规范性

 

计数时未按“蛇形路线”逐格计数,漏计边缘或角落菌落;或对融合菌落(如 2 个菌落相邻)未按“单个菌落”判断(多计);

 

未使用 Colony Counter(菌落计数器)等工具,仅凭肉眼估算,导致主观误差(尤其菌落密集时)。

 

六、器具与环境因素

 

无菌环境和合格器具是避免“外源干扰”的基础。

 

1、器具无菌性

 

培养皿、移液管、试管等未彻底灭菌(如残留芽孢),会引入杂菌污染培养基,杂菌菌落与乳酸菌混淆,导致计数偏高;

 

器具清洗不彻底(如残留洗涤剂),会释放抑菌物质,抑制乳酸菌生长,导致菌落数减少。

 

2、操作环境洁净度

 

在非无菌环境(如未消毒的超净台、开放工作台)操作,空气中的杂菌(如霉菌芽孢杆菌)会落入培养基,污染平板,干扰计数;

 

操作人员手部、衣物未消毒,或操作时说话、咳嗽,会引入外源菌,导致污染。

 

七、总结:核心控制逻辑

 

乳酸菌计数的核心是“让样品中所有活菌均能在培养基上形成可识别的单个菌落,并被准确计数”。因此,需从“样品保真→菌液均一传递→菌落正常生长→准确识别计数”全流程控制:

 

样品需新鲜、匀质充分;

 

稀释、接种需严格无菌、规范操作;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需适配目标乳酸菌;

 

计数时严格区分目标菌落、选择合理平板。

 

通过控制上述因素,可将计数误差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一般平行样相对偏差≤10%),确保结果可靠。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