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乳酸菌检验计数方法的分类与操作流程及结果判读规则!

(2025-09-30 14:41:56)
标签:

技术

方法

结果

收藏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乳酸菌检验计数方法的分类与操作流程及结果判读规则!

 


百欧博伟生物:乳酸菌检验的计数是评估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益生菌制剂等样品中乳酸菌活菌数量的核心步骤,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性。以下从计数方法分类、操作流程、结果判读规则及注意事项进行详解。

 

一、计数方法分类及适用场景

 

乳酸菌计数的核心是活菌培养计数法(基于“一个活菌形成一个菌落”的原理),根据样品中菌含量高低,分为以下两种常用方法:

 

1、平板涂布法(适用于菌含量中等的样品)

 

原理:将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菌落,推算原始样品中的活菌数。

 

优势:操作简单,菌落分布均匀,计数误差小;

 

适用场景:酸奶、发酵乳等菌含量在 10-10 CFU/g(mL)的样品。

 

2、倾注平板法(适用于菌含量较低的样品)

 

原理:将稀释后的样品与冷却至 45-50的液态培养基混合,倒入平板,凝固后培养,菌落均匀生长在培养基内部或表面。

 

优势:能捕获更多活菌(尤其对部分厌氧性较强的乳酸菌),适用于低菌含量样品;

 

不足:菌落可能重叠(内部菌落不易观察),计数时需注意区分;

 

适用场景:益生菌片剂(需研磨溶解)、发酵初期样品等菌含量<10 CFU/g(mL)的样品。

 

二、核心操作流程(以平板涂布法为例)

 

1、样品稀释(关键步骤:避免稀释误差)

 

稀释液选择:使用0.85% 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避免渗透压对乳酸菌的损伤(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渗透压敏感)。

 

稀释梯度设计:

 

根据样品预期菌含量确定稀释倍数:例如酸奶中乳酸菌含量通常为 10-10 CFU/mL,需稀释至 10、10、10梯度;

 

操作要求:

 

“1mL 样品 + 9mL 稀释液”进行10 倍系列稀释(如 10¹→10²→…→10),每梯度更换无菌移液枪头;

 

稀释时需充分振荡(用涡旋混合器或手搓试管 10-15 秒),确保菌液均匀分散,避免成团乳酸菌未散开导致计数偏低。

 

2、培养基选择(需满足乳酸菌生长特性)

 

核心要求:乳酸菌为兼性厌氧或微需氧菌,且多数为革兰氏阳性、不产芽孢,需选择选择性培养基抑制杂菌(如大肠菌群酵母菌)。

 

常用培养基:

 

MRS 培养基:最常用,营养丰富(含酵母浸粉、葡萄糖、吐温 - 80),能促进绝大多数乳酸菌(乳杆菌、链球菌等)生长;

 

改良 MC 培养基(适用于双歧杆菌计数,需添加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剂)。

 

3、接种与培养(控制厌氧环境)

 

接种量:选择2-3 个连续稀释梯度(确保每个平板菌落数在 30-300 CFU 之间,此范围为计数有效区间),每个梯度做2-3 个平行平板,每平板接种 0.1mL 稀释液(涂布法)或 1mL(倾注法)。

 

涂布操作:用无菌 L 型玻璃棒(提前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冷却后使用)将 0.1mL 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待液体吸收后倒置培养。

 

培养条件:

 

温度:36±1(乳酸菌最适生长温度);

 

厌氧环境:用厌氧培养盒(放入厌氧袋,产生 H和 CO,去除 O)或厌氧培养箱,培养时间 48±2 小时(确保菌落充分生长)。

 

4、菌落计数与结果计算

 

菌落形态识别:乳酸菌在 MRS 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乳白色或浅灰白色,直径 0.5-2mm(不同菌株略有差异);需排除杂菌(如酵母菌菌落较大、边缘不整,霉菌有菌丝)。

 

计数规则:

 

选择菌落数在30-300 CFU的平板计数(低于 30 为“太少,误差大”,高于 300 为“太多,菌落重叠”);

 

若同一稀释梯度的平行平板菌落数差值≤1 倍(如 100 和 150 CFU),取平均值;若差值>1 倍,需重新实验;

 

若所有平板菌落数均<30 CFU,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计算(需注明 “<XX CFU/g”);若均>300 CFU,以最高稀释度计算。

 

结果计算公式:

 

活菌数(CFU/g 或 mL)= 平均菌落数 × 稀释倍数 × 1 / 接种量(涂布法接种 0.1mL 时,×10;倾注法接种 1mL 时,×1)

 

例:10稀释度的平板平均菌落数为 150 CFU,接种 0.1mL,则:

 

活菌数 = 150 × 10 × 10 = 1.5×10¹ CFU/mL。

 

三、关键规则与结果判读标准

 

1、有效计数区间:

 

仅统计菌落数在 30-300 CFU 的平板,若同一稀释梯度的平板中部分在区间内、部分超出,仅用区间内平板计算(如 10梯度 2 个平板分别为 280 和 320 CFU,取 280 计算)。

 

2、稀释梯度选择:

 

需覆盖“菌落数从少到多”的连续梯度,例如样品预期菌含量高时,需稀释至 10甚至 10,避免所有平板菌落数均>300。

 

3、杂菌排除规则:

 

若杂菌数≤10%(相对于乳酸菌菌落数),可忽略;

 

若杂菌数>10%,需重新检测(可能是样品污染或培养基失效);

 

疑难菌落需通过革兰氏染色(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或生化试验(如发酵葡萄糖产酸)确认。

 

4、结果报告要求:

 

“CFU/g”或“CFU/mL”为单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 2.5×10 CFU/g);

 

若菌落数<30 CFU / 平板,报告为“<XX CFU/g”(如<3.0×10 CFU/g);

 

注明检测方法(如“MRS 培养基,平板涂布法”)和培养条件。

 

四、注意事项(减少误差与污染)

 

1、无菌操作:

 

稀释液、培养基需高压灭菌(121,15 分钟);

 

操作在超净工作台进行,避免环境杂菌污染(如手接触样品、平板开盖时间过长)。

 

2、稀释准确性:

 

移液枪需定期校准,确保移液体积准确;

 

稀释时每梯度充分振荡(尤其样品含颗粒时,如泡菜需均质后稀释)。

 

3、厌氧环境控制:

 

厌氧袋需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破损或过期会导致厌氧失败);

 

培养前检查厌氧盒密封性,避免 O进入抑制乳酸菌生长。

 

4、菌落识别训练:

 

新手需通过已知标准菌株(如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落形态对比,避免误将杂菌计入。

 

五、总结

 

乳酸菌计数的核心是“稀释准确→培养规范→计数有效”:通过梯度稀释控制菌落数在 30-300 CFU 区间,用 MRS 培养基和厌氧条件选择性培养,结合菌落形态排除杂菌,最终以平行平板的平均值计算活菌数。严格遵循操作规则可减少误差,确保结果能真实反映样品中乳酸菌的活性(活菌数是评估发酵食品品质和益生菌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