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耐热性影响因素分析之生理特性与环境条件!
(2025-08-01 16:52:28)
标签:
知识教育文化收藏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百欧博伟生物:微生物对热抵抗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微生物在高温环境下的存活能力。以下是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微生物种类与生理特性
1、菌种差异:不同种属的微生物耐热性差异显著。例如:
芽孢形成菌(如枯草芽孢杆菌、肉毒梭菌)的芽孢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可在沸水中存活数小时。
非芽孢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营养体对热敏感,通常60–80即可杀灭。
嗜热菌(如Thermus aquaticus)因长期适应高温环境,其酶和细胞结构耐热性显著高于中温菌。
2、菌株特性: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可能因基因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耐热性。
二、菌龄与生长阶段
1、菌龄: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通常比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更耐热(因积累了保护性物质)。
2、芽孢形成阶段:成熟芽孢(含吡啶二羧酸、厚壁结构)的耐热性远高于未成熟芽孢或营养细胞。
三、环境条件
1、pH值:
酸性环境(pH <4.5)会显著降低微生物的耐热性(如酸性食品灭菌温度可降低)。
中性或弱碱性环境可能增强某些微生物的耐热性。
2、水分活度(Aw):
低水分活度(干燥或高盐/高糖环境)会提高微生物耐热性(如干热灭菌需更高温度)。
3、介质成分:
高脂肪、高蛋白质或高糖介质可能形成保护层,降低热传递效率。
钙、镁等离子可能稳定芽孢结构,增强耐热性。
4、氧化还原电位:厌氧菌(如肉毒梭菌)在缺氧环境中可能更耐热。
四、热处理条件
1、温度与时间:
高温短时(HTST)与低温长时(LTLT)处理效果不同。
温度每升高10,多数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增加约10倍。
2、加热速率:快速升温可减少微生物适应时间,提高杀灭效率。
3、冷却速率:缓慢冷却可能让受损微生物修复,降低灭菌效果。
五、微生物细胞结构与成分
1、细胞膜组成:含高比例饱和脂肪酸的膜在高温下更稳定(如嗜热菌)。
2、细胞壁结构: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的厚肽聚糖层可能提供额外保护。
3、保护性物质:
热休克蛋白(HSPs)可帮助修复高温损伤的蛋白质。
芽孢中的吡啶二羧酸(DPA)与钙离子结合,增强耐热性。
六、其他因素
1、初始菌量:污染量越大,完全杀灭所需热处理时间越长。
2、生物被膜:被膜中的微生物因基质保护而更难杀灭。
3、预处理:冷冻、干燥或化学处理可能改变微生物对热的敏感性。
七、实际应用中的考量
在食品加工(如巴氏杀菌、罐头灭菌)、医疗器械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等领域,需综合以上因素设计有效热处理方案。例如:
酸性食品(pH <4.5)可采用100以下杀菌,而低酸食品(如肉类罐头)需121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60–180)适用于耐热物品,因其穿透力弱于湿热灭菌。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