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3日
(2023-06-23 22:53:35)分类: 教育教学随笔 |
情感交流是转变“问题”学生的桥梁
四年级数学组
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而且这些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些学生的行为不是一刹那爆发的,跟他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学生经常跟长辈对抗,心理话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也经常是一副不以为然,甚至是厌恶。我在跟家长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有什么事情也不想告诉我。其他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说:“有时候对学生要求高一点,她就越跟你唱反调。”
朱同学就是这样的情况。
朱同学,女,11岁,五年级学生,不善言辞,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比较强,一到四年级都是非常乖巧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级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对于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无心听讲,成绩下降明显,竟然亮起了“红灯”。老师找她谈心,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家长态度非常配合老师,但是效果不明显,朱同学顿时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
针对朱同学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心理疏导和教育方式:
1.多一些心灵的沟通,让她学会自我调节。了解了朱同学的心理问题后,我课后经常找时间找地点像朋友一样跟朱同学谈心,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不盛气凌人地指责他,多一份尊重理解,指导她经常阅读一些伟人成功的书籍,不断激励自己,让她慢慢地明白只有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朱同学慢慢得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诱导她走出心理的误区。
2.润物细无声,坚持疏导教育。对于朱同学,我避免直接批评,坚决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注意维护她的自尊心,通过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她犯错误的时候,不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她,而是通过言语提醒她或者私底下跟她单独交谈,让她明辨是非对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去改正,师生关系也得到了缓和。有一次她在收作业的时候跟同学发生冲突,我没有直接批评责骂她,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她谈心,告诉她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列举一些名人如何处理事情,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认错了。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我发现朱同学的语文成绩比较好,于是我成立了一个语文兴趣小组,让她担任小组长。这样一来她大部分的精力都转移到她的兴趣爱好上。如果她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她,让她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让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4.家校合力。我通过家访等多种方式,理解支持朱同学的家教方式,同时也指出了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会让朱同学产生逆反的心理。要求家长给朱同学多一些温暖,家校在教育朱同学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共同转化朱同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力,朱同学的逆反心理得到了逐渐的消除,学习比以前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转变“问题”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时候只看到学生成绩的高低,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取决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