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h202235课题研究成果7(教学随笔)

(2023-12-20 08:22:22)
                                      如何上好一堂学科整合的教学课堂(教学随笔)

结合当下的教育环境与背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新知识、新教法、新学法,已成为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家的共识。在经过多次专题讲座的聆听与课堂实践的情况下,怎样帮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发展,并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真实情境中得以实现,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难题。所以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想到,面对这种问题,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我们教师自身有没有一种局限于本学科的思维定势。如何从本质上,教师的思维定势仍是过去式或固有的单一学科思维,那么流于形式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学科与学科知识间的路产生磕撞,最后不但不能实现新知识的渗透、多学科的整合,反而会作茧自缚,使本来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课堂变得苍白,使本来就只传授死知识的教学更趋于僵化。所以,归根结底来说,教师是课堂的整个“驾驭者”,我们应该从思想上突破本学科的局限,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努力寻求更广泛意义上的新知识与本学科教学的联系渠道。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学科资源融合的时候,视角要大,面向的应该是班级中的全体学生,面向的教学内容也应涉及与教育各个方面诸如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提高有关。另外在选择整合教学的过程中,范围要广,从学科知识的关键点、学科发展过程及趋向的关节点紧密关联的各类知识来进行思考和资源的整合。
       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所渗透的知识既恰如其分,又能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好一节整合课程时进行广泛地涉猎,从天文到地理,从文艺到体育,从历史到现实,由自然而社会,由宗教而哲学,由生命而宇宙……总之,一切有价值的、先进性的知识,都在我们的涉猎范围。然而,仅是涉猎还不是目的,更需要我们对其加以消化和提炼。因为,众多的新知识,我们是没有办法一一进行渗透的,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来进行。只要能够选取其中的一点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用就可以了。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重要的不只是备课、组织上课,更重要的还是学习和研究,否则有新知识我们也选不出来,选出来也渗透不进去。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所要面临和学习的内容多而广泛,因此,学习和研究成了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学习不研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