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h202235-11课题研究活动7(撰写教学随笔)

(2023-05-08 09:51:48)

一、活动内容:关注学科整合教学 提升育人质量的新路径

(一)活动时间:1213

(二)活动地点:学校办公室

(三)主  人:王霞

(四)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

(五)活动主题、内容:

“融课堂”建设指南在目标定位中指出:深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学科的跨界融合学习,线上线下相连接,课内课外相贯通,校内校外相结合,推进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探索“互联网+”课堂的教学变革。同时,在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学生如果没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基础扎实也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内在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聆听学科整合教育的专题讲座,结合当下的教育与课堂变革的模式进行收集、整理与记录。

2.对于学科资源的融合贯通进行实践与教学反思的沙龙探讨,研究以育人标准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背后进一步的实施过程。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针对上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反思、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讨与交流。从中提取了有效针对学科整合教学背景下,学习资源如何融通的相关话题与内容。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在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类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我们自觉探索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而又稳妥的课程策略,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角、思想和方法来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进行创造和实践。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在学科整合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学科素养、感受育人价值的有效呈现。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在学科整合教学中,获得德育素养的提升

学科整合教学的推进与实施过程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能站在整体育人的角度来思考本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学方式。同时还要结合当下教学模式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延伸。所以学科整合教学是立足学科自身的素养以外,让学生拥有更多系统而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方法;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让学生打破单一课程带来的视界窄化、思维僵化。在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指出:“教育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基础知识和技能可以相互交织、相互补充。近几十年来,关于课程的讨论一直在知识与能力之间不断摇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可以配置一套新的动态机制,既可以为承载大量知识的教学方式提供支持,也不放弃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果。例如,通过密切关注当代问题,使课程学习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所以说学科整合的学习就是这样一种理智的、积极的动态机制,让学生既具备学科课程的系统知识,又能拥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

运用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对理解、参悟和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大有助益。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培养学生多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品质,形成整体把握事物本质的通透能力,避免分科课程造成的刻板化。在学科内进行学科整合教学的设计,有助于启发学科课程的教学去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及能力发展的关系、系统的学科知识与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关系,避免非此即彼的极端化倾向,尤其是综合化背景下的庸俗化倾向。学生通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观察、分析,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讨论并确认。这样,便将学生、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不仅可以达到了理解、扩展了完善的学科概念,未来更有可能将几种理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体验到自信、乐观的积极情感。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应用者和发现者而非信号传输的接收终端。

三、成果展示

(一)成果名称: 如何上好一堂学科整合的教学课堂(教学随笔)

结合当下的教育环境与背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新知识、新教法、新学法,已成为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家的共识。在经过多次专题讲座的聆听与课堂实践的情况下

怎样帮助学生课堂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发展,并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真实情境中得以实现,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难题。所以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想到,面对这种问题,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我们教师自身有没有一种局限于本学科的思维定势。如何从本质上,教师的思维定势仍是过去式或固有的单一学科思维那么流于形式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学科与学科知识间的路产生磕撞,最后不但不能实现新知识的渗透、多学科的整合,反而会作茧自缚,使本来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课堂变得苍白,使本来就只传授死知识的教学更趋于僵化。所以,归根结底来说,教师是课堂的整个“驾驭者”,我们应该从思想上突破本学科的局限,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努力寻求更广泛意义上的新知识与本学科教学的联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学科资源融合的时候,视角要大,面向的应该是班级中的全体学生,面向的教学内容也应涉及与教育各个方面诸如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提高有关。另外在选择整合教学的过程中,范围要广,从学科知识的关点、学科发展过程及趋向的关节点紧密关联的各类知识来进行思考和资源的整合。

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所渗透的知识既恰如其分,又能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好一节整合课程时进行广泛地涉猎,从天文到地理,从文艺到体育,从历史到现实,由自然而社会,由宗教而哲学,由生命而宇宙……总之,一切有价值的、先进性的知识,都在我们的涉猎范围。然而,仅是涉猎还不是目的,更需要我们对其加以消化和提炼。因为,众多的新知识,我们是没有办法一一进行渗透的,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来进行。只要能够选取其中的一点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用就可以了。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重要的不只是备课、组织上课,更重要的还是学习和研究,否则有新知识我们也选不出来,选出来也渗透不进去。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所要面临和学习的内容多而广泛,因此,学习和研究成了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学习不研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