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内容:浅谈语文学科和道德法治整合教学探究,丰富课堂教学
(一)活动时间:2月16日
(二)活动地点:学校办公室
(三)主 持 人:王霞
(四)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
(五)活动主题、内容: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学科,在教学的内容上非常丰富,而作为学科整合教学的主学科,从语文学科引申开去的主题有很多,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就包含其中,将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相结合,一方面是深化语文教学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德育教育。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整合对于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索语文学科、道德法治学科课程标准下的育人理念。
2.结合“融课堂”建设指南的背景,针对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的课堂呈现样态,实施融课堂下的学科整合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思索。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2022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同样《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改编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加重视,这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低年级学生正是三观养成的初级阶段,在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钻研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教材,在寻找合适的学科整合点上, 我们发现《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有很多相通点,当前小学阶段也有很多任教语文的老师兼任道德与法治学科,这也为两门学科整合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也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育人价值提供了便利。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没有那么深刻,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在讲授时通过层层的递进,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思想,对于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沟通与辅导,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给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美好的品质
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说到育人素养,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首先因为它们在教学目标上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在育人素养推向课堂导向的过程中,两者间的德育教学引导可以起到较好的融合作用。以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为例。它与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的主题思想一样,教学时我们可以以班队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学会如何交朋友,通过一起玩耍,通过发掘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日常的交往和互相关心和帮助,交到朋友。再比如,二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小马过河》,告诉学生遇事要自己思考实践,不能光听他人的建议。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挑战第一次》我们可以进行课本剧的排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从小马的角度教育学生要学会勇敢地尝试,让学生进一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更深层次地学会克服恐惧,自己动脑筋做事情。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塑造学生品格上起着启蒙和引导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们的部编版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向学生传达美好品质的课文。比如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很诚实》就向学生分析了什么是诚实,和选择诚实可能会面对的一些问题,区分什么是诚实与不诚实的行为。再结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不能失信》,通过宋庆龄不失信与小伙伴的故事,让学生们假设自己是宋庆龄,以开展班级辩论会的形式,谈谈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从而来教育学生也许选择诚实自己会有损失但是却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诚实的不易,从而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长久保持而又便于知识的迁移、培养专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科整合的还需要不断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探索,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也让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奠定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成果展示
(一)成果名称:学科整合《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
2.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
3.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并懂得区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哪些事情不能试,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师:想听故事吗?(播放故事《小马过河》)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小马第一次过河磨面粉,遇到了困难,在妈妈的鼓励下接受了挑战,勇于尝试,最后获得成功。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挑战的第一次。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我的第一次。
(1)先来看看书上小朋友的第一次。
(2)和同桌分享你第一次挑战的事情。
(3)在挑战第一次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
(4)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出了什么?
(5)学生同桌说一说。
2.全班展示:我们大声来汇报,我们端坐认真听。
师:师小结:每个人的第一次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成长有时也需要他人的鼓励与帮助,只要我们有信心恒心,就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3.
(1)师:请看大屏幕,这些孩子在干什么?
(2)小小冒险家:我的冒险计划(分小组说一说,你还想尝试什么。)
(3)展示“我还想试……”
(4)可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去尝试呢?
思考:在这些事中,哪些事可以去大胆尝试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须由长辈带领帮助着做?
5.我们一起来挑战。
(1)做一做:老师黑板上会出示一些词语,如果看到水果类的词语请女生长起来,如果看到文具类的词语请男生站起来,明白了吗?
(2)摸一摸:老师盒子里放了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有可能是很可爱的玩具,也有可能是很可怕的东西,敢来尝试吗?学生摸东西,师问:是什么?可怕吗?(很多事情没试之前觉得他神秘、可怕,试过之后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3)挑战我们的老师……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