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简报(128)微课堂A: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新时代幼师《一日流程之晨会》《一日流程之区域》反思

(2020-09-07 17:36:26)

陈雪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听了吴老师的微课,反思平时我们的工作更应该注重寻常时刻,而区域活动,就是所说的寻常时刻之一。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每天都在玩,能不能发现其中的价值,观察就成为了重要手段,而教师在孩子区域活动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我们也知道和赞同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但是这种基本功只是被较多的关注,也出现一个误区,将观察记录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项任务,规定了数量,提出了要求。于是,把这个任务完成的好一些,比如记录的文字能力慢慢提高,就成了老师们努力的方向。至于为什么做?上交了那么多记录除了放在档案盒中积累厚度还能发挥什么作用?都不了了之。这是为什么?通过反思更加明确了教师在孩子区域活动时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安全员:要消除区域中潜在的危险,确保幼儿安全活动;其次,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者: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活动方法,让幼儿进行参考与学习;再次,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合作者:要帮助低龄幼儿、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区域活动;最后,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记录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科学的活动评价,培养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与能力,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促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以实现。

观察与记录,是研究儿童的工具,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儿童发展。当我们要求老师做好这件事的时候,意味着也把支持儿童的权利交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要在孩子区域活动中掌握好这个工具观察与记录。

 

刘华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孩子们爱玩什么?爱在哪里玩?是怎么玩的?在活动中需要什么材料支持?等等,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师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那么,教师如何捕捉这些幼儿活动的信息,真实的了解孩子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

    首先是观察,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内容,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更精确地进行观察。

    其次是适时的指导。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果教师发现了孩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需要介入活动时,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最后,区角活动的观察和指导要注意用。用心观察,用行指导,在孩子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应放开手脚,当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真正成为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主角。

 

严瑾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昨天,听了吴老师关于《什么样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孩子持续性乐享其中》的讲座,回想起自己班级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在活动中,我们不能把角色停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等等问题上。我们应该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活跃思维。教师在其中并不是不作为,而是需要更加用心的去观察、引导,进而使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里享受快乐,并有所收获。

()善于观察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盲目地介入活动中去,而是作为一名观察者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去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我们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孩子们水平,是否是孩子们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是否还有孩子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再次观察区角设置布局是否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掌握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材料,因势利导地进行介入指导。

(二)适时介入

当幼儿反复操作没有进展时,比如在科学或数学操作活动中(或是角色游戏中),在面对幼儿的重复性行为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要仔细观察,当幼儿有“球”(问题)抛向自己,或是幼儿一直无法前行时,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出现认知偏差时,在教学或是游戏中,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实际上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再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步骤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当幼儿之间冲突出现时,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有些教师会担心幼儿不能很好解决而马上介入,进行阻止和规劝,这就使幼儿丧失了一次自己解决冲突、体验情绪、达成理解的机会,甚至会造成幼儿社会化过程中某些方面的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急于判断,留给幼儿更多的真实的交际空间,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支持,使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当幼儿不遵守某些规则时,幼儿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的状况时有发生,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幼儿正处于一个对世界认识和探索的阶段,对许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同时自我约束能力又十分有限。面对幼儿出现的一些行为,许多教师会依据心中早有的好坏标准去判断,予以制止或批评。

(三)巧妙引导

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巧妙介入,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就像吴老师所说,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在观察记录者、舞台管理者、游戏参与者、游戏主导者的个,这几种角色之间灵活转换,让区域活动真正的回归幼儿,让他们“乐享其中”!

 

  陈洁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今天学习了两节课程《A111 什么样的晨会,可以让教师没那么多压力?》与《A112 什么样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孩子持续性乐享其中?》,让我对幼儿在园的晨会和区域活动有了新的反思和梳理。

晨会是幼儿入园后的第一个集中性活动,也是开启幼儿园愉快生活的重要环节,师幼通过问候和游戏;讨论和示范;计划和分组;围坐成圆圈进行15--20分钟的晨会,在晨会上幼儿可以进一步的熟悉彼此,提出游戏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往、规则问题,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集体讨论解决的办法并共同遵守。对于前一天幼儿的兴趣和活动进展,教师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使幼儿管理更加有序,增加活动的持续性,也能帮助幼儿意识到计划与准备的概念。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发现和发展个性潜能的机会,通过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互相交往、探索操作,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积累的经验和感受获得思维发展。首先班级三位教师要有明确的分工,这样区域活动的组织才能灵活协调,统筹兼顾。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需要灵活转换,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者、舞台管理者、游戏参与者、游戏主导者等角色,一定是以不干扰幼儿正常活动的方式观察他们的游戏过程,摒除自己的主观经验,适时用文字、照片、或视频记录幼儿有意义和价值的各个瞬间,重点探寻幼儿对游戏的理解和看法。对于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对某种材料失去兴趣时,教师应予以尊重,不能强行制止,应询问缘由,分析原因及时和幼儿一起对活动作出调整,以便幼儿能够完全投入探究,保持兴趣,有效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