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璐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持续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推动儿童深入学习的要素之一,“相信”与“质疑”为如何持续开展有力的师幼互动提供了有效策略。相信儿童,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与幼儿建立联接,尊重并相信儿童拥有自己的理论,当幼儿感受到接纳、认同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胜任力和成就感,形成深入探究的内在动力,会更加愿意探索、解决问题、尝试新的挑战和表达他们的思考。
真正的学习是对未知的探究。在“相信”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理论,通过“质疑”,提出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接近科学、提升思维的真问题,使幼儿的理论与生活经验相关联并引起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已有经验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它是促进儿童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引发器”,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认知结构转变的有效手段,通过质疑产生的认知冲突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维,由此推动幼儿自主参与、积极体验,讨论思辨,经历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假设、主动探究等过程,从而获得思维层次的不断提升和自身理论的完善与建构。
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我们要明晰“相信”什么,如何“质疑”,它既不是对儿童的盲目追随,也不是脱离儿童经验的高高在上,积极的、有质量、有意识的师幼互动就是在相信儿童、发现儿童、提出质疑、自主建构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促进儿童发展的。
陈娟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学习完今天的课程,对“相信”与“质疑”看似矛盾的两个词汇有了全新的理解,感受到教师的“质疑”能力对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意义深远。“相信”与“质疑”,在新时期教育观下需要我们对孩子先有“相信”,再有“质疑”。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或理论时,我们首先要选择相信他,假设他的理论是成立的,同时用质疑的态度去提一些批判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矛盾心理,供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让幼儿在讨论与反思的过程中再次建构自己的理论,这也正是幼儿深度学习的体现。因此“相信”与“质疑”对于帮助幼儿进行理论修复,构建自己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天的内容,进行以下思考:
1.教师以深入观察儿童游戏开始,为“质疑”奠基,为儿童修复理论创造可能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关注的焦点,为儿童创造自我发现的可能性。教师对观察到的儿童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反思,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表征,思考回应的策略,可和儿童更好地达成共识,保证对儿童一致的行为,有效避免对儿童认知造成困扰。
2.教师提供适当的挑战和经验,创设“相信”与“质疑”的氛围。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的角色需要为儿童建构理论创设“相信”与“质疑”的氛围,找出问题的症结,巧妙地给予孩子回应和挑衅,促使孩子们大胆想象、猜测、讨论,在操作、思考、体验中自我修复理论。成人不断相信孩子的理论,并从中找到理论中的矛盾点,继续引发儿童去思考、去提出新的问题,去进一步修复自己的理论……经历这个相信与质疑的过程之后,孩子们会自我构建,自我成长,构建的理论也更加趋于理性和成熟。
3.相信儿童之间合作与对话中的质疑对于幼儿理论修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儿童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更加平等,更加随机,像是平常的日常交流,他们之间的“相信”与“质疑”更加单纯,没有戒备,更加能够促进同伴之间的理论修复。但由于儿童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质疑难以深入,教师加入,以行动支持,以矛盾点质疑,可以引发儿童新的行动与思考。但教师的介入要与儿童处在平等对话中,要仔细听懂后介入,能够对儿童之间的质疑起到推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对话的技巧、合作的氛围,以及自我调节让对话更具价值的能力,支持儿童在合作与对话中构建认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境地。
宋姗姗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在之前的教育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在不断地表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语,而孩子却缄默了、失语了,其实是老师的言语限定的孩子的发展。因此,要打破老师言语的“霸权”,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学会倾听幼儿,选择相信孩子,以平等、尊重以及温和的语气和孩子对话,使他们敢想、敢说、敢探索。
我们要将怀疑放在一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奇思妙想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与相信。用相信和质疑的方法,和孩子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支持和促使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且逐步修正,最终让孩子的逻辑更加清晰,理论更加完善和成熟。
我们要改变高高在上的教育观,以“相信”的角度接住孩子抛出的球,以“质疑”的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富有想象、创造、探究的勇气和热情。
陈雪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通过聆听了吴老师《A110》讲座,感触颇多。教师和幼儿创设一种互相鼓励、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会使我们之间的链接更加容易。参与到孩子每一次的活动中,真实的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样去体验和感受生活,敢于放弃自己的主观预设,追随孩子的兴趣,将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解决,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支持这才是教师应该去扮演的角色。在我们日常,是否做到幼儿心声的倾听者,良好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去创造相信与质疑的氛围,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发展。
当前我们幼儿园也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现有的水平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次活动,一个想法从它最初的形成,经过很多转折变成了各种结论并且始终保持高度开放性,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有深刻的反思、领悟。
有时候活动顺利,是因为每一个曲折、每一个进展都是因为老师问出了好问题。有时候遇到困惑也在想:如果有人能直接告诉我方法就好了。但是发现每次活动的开展是给幼儿提供了深入探索某个话题、了解某种现象、迎接某种挑战的机会。在支持儿童主动学习中,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做出选择,要放弃一些东西,还要重新树立一些东西。所以,每次活动的推进也是在这一次次的相信与质疑中不断往复进行着,将幼儿的想法带向高等级思维,从最初的假设与提出理论,到仔细思考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再到一遍遍调整或推翻或提出新理论,这就是一个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深入发展的过程。
相信孩子的内在的力量,你会发现,孩子就是哲学家。
王静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今天倾听了吴老师《如何进行持续有效的师幼互动》讲座收获颇丰,师幼互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重要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孩子的理论要用相信与质疑的方式,先相信,在质疑;持续的进行引导提问、进行对话。当儿童学会批判性思考时,则会在需要的时候做出调整,从而使信息更具可信度,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也会从他们的同伴中得到一些信息,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这个观点更具有可信性。细细想来,我们每天的师幼互动,不就是在“相信”与“质疑”持续进行的吗?因为选择相信孩子,所以即使孩子的有点想法不切实际,我们也要站在他们的立场进行发问,并且跟随他们的节奏和步伐迎合他们的猜想和设计。当然,过程中,我们也产生质疑,为什么质疑?可能是因为严重偏离了轨道,也可能是通过质疑让孩子停顿思考。“相信”是第一步,让教师和幼儿建立平等互信友支持的友好关系,“质疑”让幼儿在不断的积极思维碰撞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珍贵的是这个思辨的过程是幼儿积极调动思维和原有认知经验不断产生认知不平衡,从而将这种不平衡变成幼儿主动探索世界的内驱力。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理论时,我们要做的是暂时相信它是真的,不要以自己的知识去反驳他,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也不要强加我们成人的思维,强迫孩子去接受正确答案!而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孩子,找到他的理论中站不住脚的地方,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进一步修复自己的理论,在相信——质疑——相信——质疑,这样反复进行中孩子们会自我构建,自我成长,形成新的理论,问题的实质也就水落石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