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璐园长
本节课中涉及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和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更关注幼儿当前的思维发展阶段,关注学习过程的联系与建构、理解与反思、迁移与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思维层次也在逐步递进。
思维层次从低等级思维向高等级思维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六个层次。提升幼儿思维层次是指在幼儿已有思维层次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幼儿思维的深入。
深度学习强调以情境中的真问题为导向,因此,在幼儿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关键。如果说传统的问题倾向于“闭合性”,也就是对固定答案的寻求,那么深度学习中概念性问题恰恰相反,倾向于“开放性“,也就是问题是经得起不断追问的,可以引发持续的思考。例如,幼儿对“飞机”感兴趣,当我们发现幼儿更多地是对“飞机”结构、飞机的“飞行”感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飞机能够飞起来?”“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飞起来?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而这些思考恰恰是接近学科本质、促进幼儿思维层次提升的方式。从案例中,我们发现:认识“飞机”处于“识记”的思维层次;探索“飞机”的结构,感知和理解“飞行”的概念处于“理解”的思维层次,“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飞起来?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则处于“迁移、分析”的思维层次。从“知道”到“理解”再到“迁移、分析”,思维层次的递进就是一种深度学习。也就是说,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维参与。
此外,深度学习关注幼儿当前的思维发展阶段,重视学习过程的迭代推进。因此,深度学习的教师引导应具有丰富性和逻辑性。例如,在“桥”建构游戏中,教师首先了解幼儿当前的思维发展阶段,如教师了解到幼儿对“桥”的认识停留在桥的材质、形状、作用上,还没有形成对“桥”结构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观察,调动幼儿以往对“桥”的经验认识,帮助幼儿进行联系与建构,形成对“桥”结构的认识;其次,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幼儿有问题意识,理解与反思如何解决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如“桥”的平衡问题;然后,引导幼儿主动激活并应用相关经验,分析与综合多种因素,解决新问题,如“如何搭建多层高架桥”,同时进行反思与评价。丰富的活动设计可以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其愿意投入其中,进行探索。有逻辑的活动顺序
能够使幼儿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进行灵活运用。
深度学习中,教师要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聆听、观察、合作、支持,思考课程的走向,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宜的引导是催化剂,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和视角,还会影响活动的方向。因此,提升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是我们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
宋姗姗老师
这次的学习中,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让我对于“知道”与“思考”有了新的认识,“知道”是低等级的思维形态,是对已知事物的复制与粘贴,是机械式的记忆与输出;而“思考”是高等级思维的过程,要经过大脑反复思索,分析、斟酌、评估等得出的结果,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圆其说。
标准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思考。这也让我不由得回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中往往我们更关注孩子是否“知道”,因为这样的答案最直接、最易提出,也最容易得到集体回应,却忽略了孩子的深度学习。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他们常常发出各种疑问,总会不停的问“为什么”,只要我们抓住契机,能发现问题,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质疑,提出高水平问题,支持孩子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逐步发展,就是完成了一次深度学习。
那该如何提出高水平的“好问题”呢?首先,一个高水平问题绝不是用“是”或者“不是”就能回答的问题,更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高水平问题要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要能调动孩子已有经验,引发孩子思考的问题,而不是靠回忆死记硬背的信息就能解答的。最高水平的问题,即创造。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以深度学习和高等级思维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培养善于思考、乐于解决问题,具有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刘蕾老师
我们常常在说,鼓励幼儿自主有效的学习?成为教育的“主体”…那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怎么样能通过我们的有效提问、适时介入、正面引导去激发幼儿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在教育中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什么的问题才是高水平问题?作为幼师一直在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从中有了一些启发和收获。
深度学习,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不主导幼儿游戏的前提下启发幼儿深入游戏和探索的学习从而探究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批判性思考、想象、评价及创造的问题,是在适当的时机与幼儿进行有意义对话的问题。
长久以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如何将教育更“有效有益”的传递,是老师们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这种定位从本质上要求我们要改善知识结构,从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入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而我看来:
如何理解?
需:善于倾听…
如何倾听?
需:学会提问,及时提取,
善于梳理,适时引导…
在游戏和活动中我们要摆脱在幼儿面前只观察和只监护的形象,做到真正融入幼儿的游戏和活动,聆听对话,观察行为,参与互动,合作探究,思考课程的走向,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幼儿抛出发展适宜的问题,从而在师幼互动中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提出高水平问题是一剂催化剂,能直接帮助幼儿延伸游戏的情节,并影响活动的导向。
然而,向幼儿提出高水平问题,对我们来说并非易事。自己并不擅长向孩子问问题,很多无效提问,会打断孩子和干扰孩子的思考与想象。我们在角色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会出现为了介人而介入、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发问而发问的情况。这样不仅生硬、突兀,有时还适得其反,破坏了幼儿的游戏氛围和兴趣。
幼儿的发展速度各异,他们的答案也许会让我们大为吃惊。有时,可以让幼儿两两组合来回答问题,也可以以小组、集体的形式进行提问,以帮助那些尚不能独立回答问题的幼儿。要牢记,像“我想知道…”或者“和我说说…”这样的表述,尽管句子末尾没有问号,但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