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简报(124)微课堂A: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新时代幼师《儿童形象》、《教师形

(2020-08-21 11:00:54)

陈娟老师

    学习完今天的课程,让我们对新时期教师形象理解的更加鲜明,也对教师职业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行为的规范者、教育活动的践行者、教学任务的完成者等逐渐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儿童发展的促进者、教育实践研究者、教育生活同构者、价值的思考者,这需要我们教师从骨子里进行一种改变,是一种革命。而这种角色的转变即新的教师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儿童形象的真正理解和正确解读之上的。儿童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更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对儿童理解的通透,研究的深入,我们的教育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有效。针对本次课程做以下思考:

    1.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人。相信孩子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话题,而发现孩子的能力所在,能将孩子的这种能力挖掘出来并具体化显性化却是我们每一位从教者面临的新挑战。本次课程中两段小小的视频让我们对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感到震撼,以致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为什么不敢相信?在固有的传统理念下,我们眼里孩子是弱小的、天真的、无知的……,是需要成人去教授的、塑造的,而这段视频彻底颠覆了我们的儿童观,不到1岁的小婴儿因为自己的实际需求,用行动展现了大脑高速运转的过程。因此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体验者,他们善于去评估问题的级别,具有发现策略的能力,是问题的解决者。在相信了孩子是有能力的人这一观点,那么我们就深刻体会到为什么我们要做儿童背后的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支持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的教授者,深信退后一步不要过多的干涉就是一种有效的支持策略。

    2.以研究者的身份做教育。教师眼睛里的智慧体现在对儿童对话、行为内在的识别,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看到的,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孩子内在的学习能力,而有能力的儿童需要老师背后怎样的支持,我们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识别孩子、观察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提供有力的支架,即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走近孩子、倾听孩子,支持孩子自己去建构意义和经验,帮助孩子把擅长的能力发挥出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发展。

    3.在师幼互动中教学相长。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对儿童形象的解读会影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新理念下儿童形象是对在所有以成年人为中心的文化中默认的成人自然比儿童高明教师自然比儿童高明的观念颠覆,也正是在这样颠覆的基础上,教师与儿童更能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能够教学相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保持着一种善良和热忱,愿意去探究儿童、研究儿童,有多少教育理论和教育背景并不是多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融入到儿童的团体当中,保持一定内心开放程度,相信、接纳、尊重、追随儿童,和他们一起去活动,一起去理解自己的新想法,一起去建构自己的新世界,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发展,达到一种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

 

陈洁老师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习,再一次刷新了我的儿童观、教师观,教师形象儿童形象都是具有思考、反思和行动能力的学习者,是具有内在成长动力和需求的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个体。举例视频中,一个正坐在床上的宝宝,试图想自己下床,可以看出宝宝在下床之前已经对自身平衡能力和可能面临的危险进行了预估,在考量到自己能力不足之后,选择了将床上的被子、枕头一一拽到地上当做楼梯,为自己下床做好铺垫。这样的方法让宝宝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使他获得了自我效能感,为下一次继续探究与尝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这一概念,所谓吸收的心智是指儿童具有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借助这种能力,他们能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于下意识、不自觉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从而塑造自己,形成自己的个性与行为模式。

       儿童从3-6岁的这个过程,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了,他们开始了一个真正的创造和建设阶段。儿童观察到的一切都将通过吸收性心智来完成,并构建在自己的大脑里,形成了对周围事物的基本认识,这些最基本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他们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动机与活力,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自主评估、预估风险,最后成为问题解决者。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充分去相信儿童,给予儿童最大的自由,提供充分宽松的环境支持他们去做感兴趣的事,唯有这种自由才能让儿童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真正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和经验者。

 

王静老师

        通过今天的两节微课,让我对儿童形象和教师形象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位。新理念的儿童形象:儿童是富有潜力的,坚强的,有力量的,有能力的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能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即使在生命之初,他们也喜欢学习,联系和记录自己的生活,建构理解与经验。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在尊重尊重相信儿童的同时,应该及时发现儿童的能力和潜能,并且通过相信与质疑,理论修复等,帮助儿童认知与理解世界,这样的行为对于儿童发展的推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瑞吉欧奠基人马拉古茨曾经说过:儿童是有能力的,坚强的,是由权力去憧憬和有权利被重视的,而不是被预先定义为脆弱,贫乏和没有能力的。我们视儿童为和我们一起进行探究的,积极的主体,他们每天都在尝试着理解某些事情,体会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由此可见,当我们审视儿童的时候,一定不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会减少内容,限制尝试,控制儿童行为,最后会直接的帮助,要求,指导儿童,并向儿童传达你不行的概念,即便增加多种鼓励,也无法改变这种本质。我们对孩子的理解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互动,我们建构课堂的方式,倾听孩子的方式,与孩子互动的点点滴滴,都会体现我们对孩子的认知。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对于儿童形象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1)孩子是公民,是社会中积极活跃的组成部分。(2)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起到积极贡献者的作用。(3)孩子是意义的构建者,能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理解自己的世界并作出积极的贡献。(4)孩子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周围人们要听到孩子的声音,因为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