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简报(122)微课堂A: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新时代幼师《隐性知识》反思汇总

(2020-08-21 10:46:41)
宋姗姗老师

1.反思:

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行为、习惯……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隐形知识,对于孩子也更是如此。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交谈中,蕴含着许多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要将孩子们的隐性知识浮出水面不仅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发现与识别的能力,更需要老师有智慧、有策略的引导与提问。陶行知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更能激活孩子的思维、触发他们的思考。2.练习:隐性知识1:为什么白天想的事情,晚上梦里就会出现呢?隐性知识2:大脑能切开吗?如果可以,那还能复原吗?隐性知识3:大脑睡着了,身体其它部位睡着了吗?隐性知识4:为什么用弹簧呢?它有什么作用?隐性知识5:为什么会有噩梦呢?
刘蕾老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懂幼儿”中真正读懂的是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里隐藏的“隐性知识”才是回归读懂幼儿最简单的途径。幼儿的思维是有价值的、珍贵的,幼儿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我们如何尝试回到我们熟知的孩童时代,去进行自己的观察,提升自己对于幼儿思维的思考,思考如何在支持、挑战、拓展幼儿的思维与学习的动态过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幼儿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敏锐的反馈,需要教师思考他们的活动,应答他们的新思想和新经验,而幼儿的这些新思想和新经验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师依据幼儿的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思考给予他们的反馈。这样种丰富的历程超越了抽象的原则,依靠着高深的知识,凭借着责任心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反馈和应答。而“隐性知识”的发现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有效的提问、正确引导、学会倾听、勤于梳理、善于总结,一步一步将自己作为孩童,跟随孩童一起成长的知识建构的过程。

隐性知识1:人为什么会做梦?隐性知识2:为什么晚上会做梦?白天就不会做梦?隐性知识3:为什么白天想的事情,晚上梦里就会出现?
雪老师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了我更加主动去了解儿童背后对于一些对话的意义的意愿,通过提问让儿童深度思考,逐步转化为显性知识,所以不光是儿童,有时候我们成人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思维,有时候压根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聆听了吴老师的几个案例分析,才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老师在幼儿游戏活动当中,应该反思的核心点是什么?选择讨论的点、研究型问题这些方面是我以后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该去关注的。

如果想要让孩子们去积极思考,我们老师自身就更要去积极思考。我们千万不要把老师看做是什么都知道的人,我们要把老师看成是充满好奇心,很想去了解去探究儿童的人。吴老师在分享中提到记录是帮助我们进行反思、分析和调整的最好工具。我们的日常活动中现在也意识到了记录的重要性。聆听吴老师分析感受到案例中特别强调“提问”,提一个好问题。其实它说的是一个道理,在游戏互动中我们需要发现儿童的最佳兴趣点上。每一次问题出现时,让幼儿从中学会换位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在游戏当中要考虑到对方的游戏水平,还要考虑到让这个游戏怎么变得更有趣更好玩。

练习:

隐性知识(1):白天的时候一直想着自己的梦,睡觉的时候就会想着在大脑产生。

隐性知识(2):我天天做梦都会经过我的大脑,然后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做梦。

隐性知识(3):梦白天晚上都可以,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想。

隐性知识(4):大脑可以记梦,记住梦就可以把梦弹出去这样就会一直做梦。

最后借用于吴老师的话,我深有感触:无论何种游戏,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因为幼儿日常活动的进步是游戏推动的。但我们也万万不能只关注游戏“看得见的成长”,隐藏在游戏中“看不到的进步”才是决定游戏质量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