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省百初中文科】华东访学,同研共进——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文科名教师江浙沪之杭州行
同课异构展风采,共探教育新篇章
为更好地培养广东省基础教育优质师资,2024年3月28日,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班学员一行35人赴杭州名校文海中学进行访学交流活动。通过开展校园参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自由交流以及评课讨论等联合教研活动,学员们既学习了杭州名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又展示了我省教师的教学风采。
校园参观:感受文海中学的魅力
活动伊始,颜石珍校长做了《核心概念统领下的科学思维教学》简短讲座。
她带领大家参观了文海中学的STEM之旅、ADD玩创中心和问天梦坊等地以科学老师的身份试着用实验的方法上了一节地球的自转,以议题引领的思维型课堂的构建又有了新的尝试;年轻的宋佳琴老师用CER框架引领学生用建模思想进行科学探究;张晓艳老师的问天梦坊所做的大量科学探究,未来之城以杭州为模板,构建未来城市的多个金奖作品,展示着地理学科在科学领域的精彩。这些富有特色的教育场所展示了文海中学在科学创新教育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给来访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课异构:领略教学艺术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班学员分别观摩了文海中学的宋佳琴老师和名教师培养班学员胥艳老师带来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同课异构。这两堂课不仅展示了文海中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为广东省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文海中学宋佳琴老师,从教三年的年轻老师,以一根灯柱在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视频导入,围绕影子变化的现象,引领学生用CER框架进行科学建模,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地球自转的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更注重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的养成。宋老师的课堂让观摩的老师们耳目一新,她展示的不单单是一节地理课,而是一节地理为主导的跨学科的科学课堂。
本节课的课堂强调通过建模和推理论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语言表达和解释真实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科学解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具体的驱动任务,并构建问题链,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相应的学习任务相匹配,使学习过程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她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地球是如何转动的?”进行探索和学习。宋老师的课堂不仅有效推进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点。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中学宋佳琴老师上示范课
广东省中小学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班学员胥艳老师上示范课
活动的最后阶段,张占营老师主持观摩老师进行评课交流活动。依据2022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学习中要开展不少于10%的总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张老师提出将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应用到地理学科中,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昼夜交替、影子变化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等,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
通过评课,观摩教师们不仅能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启发,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评课讨论: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结语:携手前行,共创教育辉煌
此次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班学员省外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碰撞和智慧分享的盛宴。通过这样的活动,广东省的教师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能够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期待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班学员能够将此次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期待学员们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共创辉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