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十有”标准
(2023-09-11 10:37:18)
标签:
教育 |
一、有目标
根据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每节课确定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什么?一级目标二级目标分别是什么?分层教学的子目标是什么?教者要心中有本。在整节课中要围绕这些目标去展开、落实,目标是中心问题,如果没有实现确定的目标,那这节课肯定是失败的。
二、有意义
每节课就“讲”而言,应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就学生的“学”而言,所听能理解,所学能应用。做到这样,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升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良好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有时效
一是指,能使预设目标在全体学生中达成,或者现实一点地说在90%以上的学生中能达成;二是指,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都能做得有兴趣、有收获。疑难问题能当堂解决,学习任务能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即使个别有疑惑,最好不要遗留到下一周。
四、有生成
一节课有预设,但又不能完全预设。因为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这是预设的。但也需要气氛的活跃,必然有随机现象产生,这无法预设。在这些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还应该有成果的生成、情感的生成。
五、有规范
在任何一堂课中,无论教师或学生都要讲究行为符合规范,学生行为要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行为要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讲规范的另一个意思,教师讲授知识要正确、科学,方法要适当。引经据典要真实,语言表达要准确,实验操作要规范。
六、有关注
教师应该目中有人也无人。说“目中有人”是指要有全体学生,要关注全体学生,在讲授中要能体会到全体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在提问和评价时要照顾到“好、中、差”学生。说“目中无人”是指不管什么人听课、有多高级别的人听课都当成没有人听课,不能因为有领导或名教师听课,就故作姿态上成了无时效的表演课,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任何人听课,只管按照预设的步骤、方法、科学合理地去实现各个环节。
七、有真实
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如果一节课没有一点点瑕疵,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教师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去。扎实、充实、真实,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所带来的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八、有灵气
课堂讲究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是灵动的。如果“一潭死水”,一定是一言堂造成的。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媒介“搭桥”,需要互动,需要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有灵气,我们需要的就是有灵气的课堂。
九、有个性
我这里说的“个性”是指教师要有特色、有主张、有思想。讲课要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语言特点、传授技巧;要能体现自己的教学主张、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体现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自己的思想,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
十、有情怀
一节课不仅是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还要实现学科思政。加强爱国、爱校、爱家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培养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接班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课堂中要在适当的环节、适当的情境中进行爱国教育、孝敬教育、敬重英雄教育、国防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的过程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授,最终是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自己不仅要有修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要教学生有礼貌、懂规矩、知敬畏、养精神、会宽容、讲团结等等,要教育学生做新时代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