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修炼课堂中途组织

(2022-06-02 13:51:50)
标签:

教育

多修炼课堂中途组织

中小学学生的厌学是极为普遍的“时代”现象,而且,随着学生的学龄增长,这种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对近三分之一(许多调查可以证明)的学生不愿听讲、不愿交作业,教师还能以本为本地讲下去吗?因为这个原因,在精英教育中被教师普遍不屑的“课堂组织”,尤其是“中途组织技术”凸显出来了,而且也应该成为今天教师专业必备的技术要素。

什么是“中途组织”?从时间顺序看,在它前面的课堂组织称为“导入”,在后面的课堂组织称为“结课”,故此,中间环节的课堂组织就称为“中途组织”。“中途组织”是课堂教学组织技能中的一种谋略,目的在于重新点燃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注意,阻止教学投入的流失,甚至要打捞已经部分沉没的教学成本。

依据教师采用的组织手段,课堂中途组织可以分为软、硬两种。

硬性的中途组织,就是司空见惯的口语提示,比如:“注意了”、“请看这里”、点名遵纪、突然静音;或拍手警示、敲打讲桌、个别惩罚······,这些手段虽然即时性好,但效率却不高,效果也不会持久,而且极易引发负面效应。

软性的中途组织,多以微视频、PPT、插播音乐或口述故事的形式出现,或者糅合这几种手段实施的版本升级。实践证明,这种软性的中途组织不仅容易在兴味索然的学生身上重新激发出学习需要,而且还能迅速挽回流失的注意,从而让课堂获得第二次推力。

如何让厌学的学生产生乐学的兴趣,这种牵引全在教师的教学技巧上,在每一节课堂中,不仅“导入”“结课”重要,而“中途组织”更重要。教师通过精彩、新颖、有趣味的中途组织技术牵动着学生的思维随教师做“圆周运动”,这种“牵动”靠的是教师的艺术、技巧。当然,“艺术、技巧”是为课堂教学主体服务的,是为有效完成任务服务的。

我们很多老师重视“导入”的趣味性,而往往忽视“中途组织”的有效性;更多采用“中途组织”的硬性手段,而忽视了软性手段。我劝老师修炼“中途组织”,不是说老师们不重视中途组织,实际上我们所有老师都非常注意中途组织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但是,老师们都采用的是硬性方法,对消除厌学情绪无济于事,我强调的是要修炼软性方法,这是老师们的短板。恰恰是这种软性手段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是消除学生厌学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所以,我要劝我们的同行重视和研究课堂教学的“中途组织”。

“中途组织”方法无穷,研究无限,研而优则用,适合则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