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师亲”
(2022-03-14 10:01:23)
标签:
教育 |
要学会“师亲”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有古训“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我过去很崇尚这句话,信奉这个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献媚”学生,取悦学生,让学生感到这名老师很亲和,那么,他们就很愿意认真地听我的课。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名师彭敦运教授在他的《做一个会经营故事的教师》一书中,称这种教学方法为“献媚教学法”,听起来很调侃,但很实用、很现实。当然,我也在这种教学法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亲师”的主体是学生,主动者也是学生,无非是学生的这种主动是老师引领而已。现实的教育,大部分学生不愿进学校读书,被赶进了学校,许多学生认为是学校要他们读书,实际上是国家的发展需要他们读书。既然不是学生本意要进学校,那他们为啥要亲近你呢?所以,针对现实的教育,我们作为最基层的教育者应该把这个词颠倒过来——“师亲”。“师亲”的含义就是作为老师要主动地亲近学生。“师亲”的主体虽然仍是学生也应该是学生,但主动者却变成了老师,我们应主动地去亲近学生,亲近他们才会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理解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身上,他们读书的重要性是国家性的,让青少年理解读书是自己的使命。所以,“师亲”是现实教育赋予我们新的教育使命。“师亲”的过程也是爱心教育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亲”,首先需要我们从教育理念上转变过来,理解“师亲”的内涵,明白“师亲”的重要。我们不怀疑“黄金棍子出好人”,但是,只有“黄金棍子”不一定都出“好人”。教育方法是五彩缤纷的,要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还真得费点心思。
“师亲”,我们要落实在一言一行中,老师亲近学生,形是“献媚”学生,实是关爱学生,这是“教育”产生以来的真谛,是归真的教育。现代教育更是迫切召唤着我们时时刻刻要这么去做。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具有三类目标:一是完成教学进度,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三是教师发展自己。那么,这三类目标的实现,只有首先落实“师亲”才会实现效益最大化。否则,教学进度难以完成,学生建构知识难以实现,这两个目标完不成,怎么实现“教师发展自己”呢?介于此,“师亲”就无比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