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一点课外阅读

(2022-03-15 16:33:13)
标签:

教育

多一点课外阅读

    当下的老师普遍缺乏阅读的习惯,我特别了解我周围的教师更是没有阅读的风气,一年中,平均每人没有阅读一本书,阅读的报刊杂志也就两三种。他们有自己的理由:教学工作忙、应酬多、工作厌倦、书读多了也没用······这些理由看似都充分,但是否正确呢?是否真是如此呢?回答是否定的。

我没有形成过具体的调查报告,不能用数字说话。但是,我观察过我所认识的所有老师,凡是有作为的老师都忙,忙于钻研教材、研究课堂,忙于班务、忙于研究教学资料,当然也忙于应酬。但是大部分教师忙,却无所作为,因为,他们忙于行为,而惰于思考;忙于应酬,而惰于工作;忙于工作应付,而惰于工作进取。试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为什么有些人有很大成就,而有些人又碌碌无为呢?关键在于思想、理念的区别,有思想的人总能对工作分出条理、分出轻重、合理安排、上升高度。

做一名有教育思想的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要善于阅读。

阅读教材和教学资料,那是教师必备的,而更要阅读专业以外的东西,无论是与专业有关无关、无论是有益或“无益”的、无论是书本的或网络的都要阅读。现在有些人时时刻刻抱着手机也在阅读,而且还痴迷,但是他们阅读的是无聊的,甚至是污染心灵的垃圾知识,很少有人在网络上下载名著或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所以,阅读不能滥读,要有选择有意义地阅读,要有思想有理念地阅读。不仅要阅读书本的,还要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书是故事的载体,故事是书的构件。一本书中有故事,一个人周围有故事,一个人的一生更有故事。一个人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内化的知识。阅读的目的,就是增加故事,一个人所知道的故事随着量的积累,也能发生质变,彻底改变自身的素质结构和人生命运。一名教师要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中重新发现自己,并通过一定的职业规范不停地校正自己,从而提升自己。

“有许多教育大家感叹,默默撰写20年教案,不如撰写20篇有分量的教育叙事。为什么?就因为在撰写这些教育叙事时,必须伴随着太多的阅读、叙述、回望、思考和设计”;因为阅读,不仅是阅读教材、阅读参考书,还必须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他人的教育故事,阅读学生和自己。教育叙事的成功,证明了它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性。成功的教育叙事也启发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要采用类似的草根研究——阅读叙事。

有教育大家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谈话。”当乐读成为常态时,与高尚者的对话就成了高雅的日常生活。

读书不仅是乐,更有味,有位,最有可能有为。

劝君使阅读成为习惯、成为乐趣、成为常态。

注:彭敦运《做一个会经营故事的教师》,郭纪标《教育之道,道在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