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读共成长——向阳青槐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三十八期简讯

分类: 工作简报 |
——记向阳青槐数学工作室读书分享活动
古人云;学然后知困;读,然后知不足。阅读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工作室负责人纪茹为我们分享的是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
霸气的题目很是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都是对数学的思考与理解,反思自己与专家的差距在于没能勤于记录自己的教育行为,教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将来有一天,我也有机会说:我为数学而来,我就是数学!
马乐玉老师分享的也是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马老师结合本书架构就
“善待差错,感谢差错”、“教学有路曲为径”谈了自己的感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读书,做有文化的数学老师。
数学阅读不止是整本书的读,可以是阅读教材的自我预习,可以是数学小知识的课外阅读等。刘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与学生一起受益。
陈万梅老师分享的是徐斌的《无痕教育》。教师要做到“进与退”。“退”:退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从学生的思维认知出发;“进”:进到学生的思维结构,抵达学生的思维深处,创造出学生喜欢的课堂。结合自己所带六年级的学生,从“上学好玩”板块出发,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老师认为的“好方法”效果更高效!她认为无痕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教育思想,且教且思!
崔伊文老师分享了阅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的感悟:一名老师最大的幸福是看着自己的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在学生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用亦
师亦友的爱去温暖学生。回想自己的从教经历,也为温暖的故事感动,与真实的感悟共鸣。
高艳霞老师分享的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结合“双减”,高老师指出新时期如何做到真减负的几个误区:无负担学习、教师更轻松了、少点作业和练习、减负是教师的事。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双减”要与课堂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
王学梅老师分享了读《 教育从爱开始》的感悟:爱是教育的源泉,以爱为突破点,用爱感化学生,做个有爱的老师,与学生共成长。
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光明之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做好每件事,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学习海伦的精神,给学生更好的耐心。
马英老师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了作为一个母亲,一名老师的迫切需求:如何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在《父母的语言》中找到了答案,便是说话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孩子的朋友,想孩子所想,孩子会更愿意与我们沟通。
刘海燕老师在阅读《向学生借智慧》中的童话中,对“借”有了自己的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交流是沟通的关键。放手让学生表达,发现,交流。我们要做的是“类教”,而不是“题教”,今后要读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工作室负责人纪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肯定了工作室成员一年来,为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所付出的努力,并对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地交流读书收获和感悟给予表扬,她还鼓励工作室的成员继续进行深度学习,不断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在思维碰撞中,达到智慧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