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2022-04-03 07:59:11)分类: 心得体会 |
《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读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读后让我觉得很惊讶,翻转了我的认知。书中谈到:一个孩子最初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轨迹,拉开学习差距的不在于后天的学习态度,而在于三岁以前父母给予的3000万词汇。
因为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原来父母的语言是那么的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么大的影响。我们要相信父母语言的力量,它是世界上既免费又十分重要、不可浪费的资源。
研究表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
本书以丰富的实例,给读者阐述了3000万词汇的重要性。也以具体的情境,在语言与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等方面为读者给予了指导,其“3T原则”一直贯穿始终。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告诉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对话,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其大脑潜能即“3T”原则法。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有什么想法,基本都是心里想,不和孩子沟通,然后就去行动,很少去和孩子说,我为什么这么做,总觉得她们很小,说了她们也听不懂。比如,给孩子洗澡时,感觉水不太热了,我就会加快洗澡的速度,那孩子正在开心的玩耍,不愿意配合,我就会凶他,让她听话等。
那怎么样科学的与孩子沟通呢,作者提出了3T原则:
1.共情关注,跟着孩子的感觉走,多观察孩子的动态、去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就去用行动肯定她的感受。
2.充分交流,多用一些名词,少用代词来和孩子沟通,比如:我喜欢这个,应该说我喜欢这幅画,多和孩子用脱高语境的方式讨论话题,(没有看到的,也可以去讲,丰富语言的扩展),发挥想象力。
3.轮流谈话,给孩子更多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因果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用封闭式(是不是,好不好)、命令谈话的方式,多用开放式的方式。
4.另外还有后面提到的第4“T”:关掉电子设备。作者提倡关闭电视和手机,因为电子产品不符合3T的原则,关掉哪些不关注、不轮流、不交流的电视或手机,电子产品没有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生活中就缺乏互动,情商会不断下降。
参照书中的理念,我们应该尽力做到
1.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2.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3.称赞过程,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4.鼓励孩子超越其行为,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建议性的语言,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道理,管教不感情用事。
5.言传身教。
6.培养孩子的因果思维。
7.将固定思维转变为成长性思维。
文章说,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就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配得起自己的潜能。他们在挣扎,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作为父母,虽然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配得上我们孩子的潜能,但是尽我们所能做的我们可以做的,是爱之所致,也是作为成年人对于孩子,对于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说:“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付出会收获什么,但是你无所事事的话,一定不会有任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