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阳青槐数学名师工作室
向阳青槐数学名师工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15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应龙老师《分数的意义》观后心得

(2022-04-03 07:58:14)
分类: 心得体会

华应龙老师《分数的意义》观后心得

向阳青槐数学名师工作室    牛夏梅

2022318日向阳青槐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起观看了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他的慈爱、谦和与对教学的把握,让我再次感悟到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精深,也再次感悟到唯有生命在场,才能精彩纷呈!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概念中的关键是对单位“1”内涵的理解。一般的教学过程是:通过书本例题的教学先揭示单位“1”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再让学生通过举例丰富单位“1”的内涵。

而华老师是这样做的:

小头爸爸去买凉席,可忘了量家里床和沙发的长度,所以打电话给大头儿子让他量一下家里床和沙发的长度。可大头儿子找不到任何尺子去量,怎么办呢?突然,大头儿子灵机一动,问爸爸:“你今天打领带了吗?”爸爸回答:“打领带的。”大头儿子就用领带的长度作为标准去量床的长度,发现床正好是2个领带长,再去量沙发,发现沙发的长度不够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大头儿子到底聪明,把领带对折去量,不是正好,再对折去量,还不是正好,再对折去量,量了7次正好。这时,华老师请学生表示沙发的长度。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演示领带对折、对折、再对折,引出了 这样的数,顺势揭题:分数的再认识。

华老师没有被教材束缚思维,而是作了这样深入的思考:单位“1”的概念可以不给,“单位”重要,“1”也重要,在教学中突出了对“单位”的教学。上面这一段,教师向学生传递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单位都是创造出来的。一把尺子可以看作一个标准,一根领带的长也可以是一个标准,把“单位”的内涵扩大了,为后面引出分数单位做铺垫。

教师揭题后提问:你认为“分数的再认识”要认识什么?这里学生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出来的答案也比较开放。教师就顺着学生的回答,引出三点: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教师又问:量教室用什么作单位?(米)量铅笔用什么作单位?(厘米)量一粒米用什么作单位?(毫米)板书:单位

教师指出:每个单位就是一把尺子,刚才大头儿子没有尺子就找到领带当尺子,这个尺子太大了,就把它平均分一下,找到了领带长这个单位,领带有7个领带长。这种单位叫做“分数单位”。这时,出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到这里,我才体会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不禁拍案叫绝。学生对于“分数单位”的理解是较难的。华老师从“单位”的知识原点出发,让学生感受“单位”的出现时生活的需要,这里体现了设计者的“打数学”观,那就是深究数学概念产生的认知原点,把它放入一个大背景下去教数学,是多么大气可贵啊!把数学与生活溶为一体,那才是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熟悉而与生活的联系。

华老师的这节“分数的意义”,设计意义深远,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显现出华老师的智慧。深思过后才能凸显思想的可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站在数学知识的认知原点分析教材,设计教学,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磁性”,把学生紧紧吸住!

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这是华应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实,这也正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