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心得体会

(2023-08-20 01:27:02)
标签:

工作室

教育

分类: 信息技术教研基地

读《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跟教案打交道,可以说为了让我们的课上得更好、更精彩,我们是用尽心思来撰写我们的教案。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心里一震,心想难道我们一直在使用的教案都要被革命了吗?读完这本书后,我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什么是学历案,它与教案的区别。

学历案是来自对教学专业的再认识。它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包括1学习主题/课时、2学习目标、3评价任务、4学习过程、5检测与练习、6学后反思。

学历案和教案有两点显著的区别:

第一是立场不同。“学历案”是学生立场,采用的是逆向设计法,强调学习内容与学习经历相匹配,学历案比教案更关注学生基于目标的表现。“教案”是教师立场,采用的是正向设计法,体现的是教的逻辑。在教案中更加体现的是老师如何组织开展教学,用什么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

第二是用户不同。“学历案”的用户是学生,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学生语言,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与认知特点,以便学生读得懂。此外,学历案中需要“留白”,供学生学习时记录,留下学生真实的痕迹。而“教案”的用户是教师,使用的语言可以宽松一些,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也必须严谨,对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性应该是明确的。

一个是学生逻辑,一个是教师逻辑,主体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生学得知识。因此我个人认为它们不是矛盾的关系,是可以互补的存在。一份优秀的教案既能体现教师怎么教,也能体现学生怎么学。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一份经过打磨的教案可以让他更有底气的站上讲台,理清知识的脉络,可以更好的组织教学。书中提到有了学历案就可以不用教案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至少此刻我不这么认为。

二、真学习真的很重要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好课后也行,看起来貌似在学习,也很认真,但是终究没有“真学会”。通过阅读《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使我明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真正的学习过程。书中指出要凸显“何以学会”,让学习可见,这对教与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不排除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自己的“表演”,而忽略了获取学生的反馈,没有及时做出“学习评价”,导致课堂上发生着“虚学会”和“假学会”的现象。“虚学会”是指虽然获得了答案,但是没有习得学会的过程;“假学会”是指学习的过程不正确,学习方法不科学等等。因此,要使用学历案还是借鉴学历案来让学生真学习,这得靠老师们有“变”的勇气和决心。

在研读了《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后我深信学历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历案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立场为所有教学行为的原点,以学生发展为最高目标。实现学生的发展这就是学历案的核心理念之一。

三、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用学历案?

根据书中所提,学历案的愿景是好的,我也相信学历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里。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在用学历案开展实验研究的学校是什么层次的学校?我看了书中一项“实验班与对照版测试成绩比较”的表格,其中高一下期末成绩合格率都不低于90%,哪怕是对照班!这在我们农村中学看来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此我在想面对原本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学历案是否可行呢?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至少在学习反思这一块就没办法完成了啊。

因此我认为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不能一刀切的使用学历案而否定了其他形式的教学。面对不同的学生,能让孩子们更好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能有效的提升自身能力,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也许可以用学历案和传统教法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也许对特定的学生会有不错的效果,待实践后再来下结论吧。

总而言之,既然学生的学习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那么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充分利用学习规律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止境,我们都在学习的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