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心得体会
(2023-08-18 15:25:25)
标签:
工作室教育 |
分类: 信息技术教研基地 |
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心得体会
在读刘徽博士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时,头脑中总会试想着一幕一幕的教学场景:我在怎么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吗?常常看到学生拿着厚厚的练习题在做,但是一到考试确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学生学了很多知识,也会解很多题,但面对真实问题的时候,却难以合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这本书通过详细讲解大概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向广大教师介绍了如何通过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建议分模块来读,原因一是每个章节可以独立指导性都很强,又有联系,单个章节的研读都能让人受益匪浅;原因二是这本书的理论知识实在太多了,非常多的专业术语,非常多的专家名称,非常多的案例分析,如果各个章节要真正理解的话,必须在读书的时候有相应的实践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是教育的生活价值,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如果学生在学校中的所学不具备生活价值,无法迁移到现实世界中,那这样的教育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以前听过一句话叫:高分低能。意思就是说学生在学校的考试中能考到高分,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较低的能力。“高分低能”的出现说明学生难以调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反映了“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颁布,课程目标从“知识为本”走向“素养培育”。如何改变“零散学习·点状思维”的学习现状;如何重塑学生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用专家思维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所有老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其次,大概念教学就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对于“大概念”的理解我还不够透彻,如书中提到: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专家知识是通过大概念来组织的,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大概念是超越具体的抽象……对此,我努力思索发生在自身的实际案例来加以理解,如之前研究的培养学生用设计思维来解决问题,虽然在课堂上我们是用设计思维来解决信息技术学科的问题,但是洞察力、同理心、制作原型和原型迭代的方法却能被学生应用于解决现实中更多真实的问题,如在家里面如何做更合家人胃口的饭菜、设计教室里面更美观实用的布局和黑板报的设计等。于是我认为,大概念可以是对现有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得出模型化的一个标准形式(此处是否可以理解为“抽象”?),这个形式易于被用来解决其他现实中的问题,这或许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对于大概念的理解,我还需继续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什么是大概念。
再有,素养培育要求教师要为真实性而教。素养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真实性指的是“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也就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在学校学习专家结论,到社会再学习做事(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真实性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形态”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即具有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现阶段我们还是有很多老师是教书本,不是用书本来教。可能是有些老师们不想改变吧。时代要求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在要求老师们能与时俱进,能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用大概念来解决不同时代教书育人的问题!
最后,《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参考书。这本书通过详细讲解大概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向广大教师介绍了如何通过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书中从第二章到第五章介绍了大概念教学的单元设计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理论支撑和详细的案例分析,无论是新老教师,在研读这本书之后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特别是这本书的最后还有单元整体设计的模板,可以让老师们在最快时间将单元整体设计的方法应用于实践当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