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产信托的概述

(2019-08-28 10:28:53)
  动产信托的概述
  动产是指能自由移动而不改变其性质、形状的财产,如交通工具、设备、原材料等。动产信托是以动产为标的物的信托。
  一、动产信托的目的
  动产信托的目的在于管理或处理动产。在管理或处理动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信托机构融资来促成信托目的的实现。
  动产信托业务如按信托目的分类,可以分为融资性和服务性两种。在融资性动产信托中,信托机构在促成设备、物资的销售或转让的同时,还为委托人或购买方提供融资。在服务性动产信托中,信托机构只对财产进行管理、维护等,不垫付资金,只收取手续费。在实际业务中,动产信托大多既有融资性又有服务性。
  归纳起来,动产信托的目的主要是:
  1.生产企业的产品(动产)销往使用单位时,能及时收回贷款,顺利实现再生产。
  2.产品(动产)使用单位可分期付款取得动产的使用权,使设备或交通工具尽快发挥作用。
  3.通过信托机构中介,吸收社会投资资金,为投资者取得收益。
  二、动产信托的方式
  动产信托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管理处理方式、处理方式和管理方式。
  1.管理处理方式动产信托
  在这种动产信托中,受托人(信托机构)在一个信托协议下承担对信托财产(动产)进行管理和处理两项任务。例如,某项动产的所有者(机械设备制造商)和信托机构、设备用户签订信托协议。设备所有权转移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出租给用户使用,信托期满再出售给用户。在信托期间,信托机构在一个信托协议项下,先后承担了属于管理性的代出租和属于处理性的代出售两项业务。这种动产信托方式称为管理处理方式动产信托。
  2.处理方式动产信托
  在设立信托时,动产(如机械设备)所有者(委托人)把设备所有权转移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代为出售给设备用户,设备用户向信托机构分期支付货款和利息。
  3.管理方式动产信托
  在信托期间,动产(如电子计算机)所有者(委托人)根据信托契约把动产所有权转移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受托出租给用户使用,并通过向用户收取租金收回设备全部价款,信托期满收回设备。
  三、动产信托的意义
  动产信托业务对于搞活大型设备的流通,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动产信托的标的物,一般是价格昂贵、资金需要量大的产品,如大型电子计算机,大容量客机,铁路车辆,载重吨数大的油轮、货轮,以及炼钢设备等。因为购置这些动产投人的资金不可能在短期收回,一般都要花10年以上的时间,所以使用单位很难筹措整笔资金购买此类动产,而且通过银行信贷解决这种长期巨额资金的需要有时也会有较大困难。信托机构开办动产信托业务,通过发行、转让“信托受益权证书”或“信托证券”向社会直接融资,调剂社会资金余缺,为筹措生产建设所需资金开辟了新的渠道。这是动产信托在资金融通方面的意义。
  此外,动产信托对于委托人(动产所有者)和用户(第二位受益人)搞活经营都有很大意义。
  对于动产所有者即委托人的意义:
  1.通过出售“信托受益权证书”可以提前收回货款。
  2.扩大设备销路,尤其是在用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利于搞活物资流通。
  3.由信托机构代为分期收款,可以节约人工费用。对于用户的意义:
  1.可以减少购置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保留添置设备的资金或将省下的资金用于流动资金周转。
  2.由于通过动产信托可以一次购得设备,分期付款,与向银行借用长期贷款起到同样作用,并由于还款期限较长(5~10年),可以用设备投产后取得的收入分次偿还货款。
  3.在有的国家,如日本,分期付款的利息和租费可以作亏损处理,享受免税,相应增加用户收益。
  目前,在我国,信托业务以资金信托为主,动产信托业务开展不多,这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要计划安排,在计划安排中,一般都不考虑采用动产信托方法来落实资金;“信托受益权证书”等出售、转让也缺少市场;信托知识尚未普及,人们在考虑搞活大型设备流通时,很少运用动产信托来解决。80年代初期,上海的一些信托机构曾开办过动产信托,对搞活设备流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中的资金融通是以信托机构发放信托贷款来解决的。后来,因信托机构和业务几经清理整顿,动产信托业务没有在制度上列人信托机构的业务范围,因而逐渐萎缩。
信息来源:小貔貅信托https://www.pixiuvip.com/baike/smsxt.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