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2020-04-11 16:10:56)
标签:

文化

教育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生卒年不详),较多注疏家认为其为春秋鲁国季氏子弟

孔曰:子然,季氏子弟。自多得臣此二子,故问之。谓子问异事耳。则此二人之问,安足大乎?言备臣数而已。问为臣皆当从君所欲邪?言二子虽从其主,亦不与为大逆。

邢疏:此章明为臣事君之道。“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者,季子然,季氏之子弟也。自多得臣此二子,故问於夫子曰:“仲由、冉求才能为政,可以谓之大臣与?”疑而未定,故云“与”也。“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者,此孔子抑其自多也。曾,则也。吾以子为问异事耳,则此二人之问,安足多大乎?言所问小也。“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者,此孔子更为子然陈说大臣之体也。言所可谓之大臣者,以正道事君,君若不用已道,则当退止也。“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者,既陈大臣之体,乃言二子非大臣也。具,备也。今二子臣於季氏,季氏不道而不能匡救,又不退止,唯可谓备臣数而已,不可谓之大臣也。“曰:然则从之者与”者,子然既闻孔子言二子非大臣,故又问曰:然则二子为臣,皆当从君所欲邪?“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者,孔子更为说二子之行,言二子虽从其主,若其主弑父与君,为此大逆,亦不与也。

朱子集注:异,非常也。曾,犹乃也。轻二子以抑季然也。以道事君者,不从君之欲。不可则止者,必行己之志。具臣,谓备臣数而已。意二子既非大臣,则从季氏之所为而已。二子虽不足于大臣之道,然君臣之义则闻之熟矣,弒逆大故必不从之。盖深许二子以死难不可夺之节,而又以阴折季氏不臣之心也。尹氏曰:“季氏专权僭窃,二子仕其家而不能正也,知其不可而不能止也,可谓具臣矣。是时季氏已有无君之心,故自多其得人。意其可使从己也,故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其庶乎二子可免矣。”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刘氏正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者,谓事君当以正道。若君所行有过失,即以道谏正之。止,谓去位不仕也。曲礼云:“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白虎通谏诤篇:“诸侯之臣诤不从得去何?以屈尊伸卑,孤恶君也。”并言大臣事君之法。刘敞《春秋意林》:“具臣者,其位下,其责薄,小从可也,大从罪也。大臣者,其任重,其责厚,小从罪也,大从恶也。”公羊庄二十四年“曹羁”下传云:“三谏不从,遂去之,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注云:“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不从得去者,仕为行道,道不行,义不可素餐,所以申贤者之志,孤恶君也。”夫二子非党恶之臣,然不能直伸己志,折奸人僭窃之萌,故曰具臣。

“具臣”。《论语讲要》:具臣也不好做,应该服从,把事情办好。但在季氏家里,事事服从,便有难题,季氏在鲁国三家权臣中权力最大,上欺君,下欺民,大有阴谋篡位之嫌。孔子不答从或不从,但讲何事能从,何事不能从,所以说:“弑父与君,亦不从也。”意思是说,一切事可以顺从,但如季氏弑鲁君,由、求绝不顺从。(“季氏弑鲁君”,或季平子逐鲁昭公,虽是逐,何异于弑?故夫子有“弑父与君,亦不从也”一说。)

子路“亦不从也”,最终得以验证,在卫国亦不从孔悝乱国,结缨而死。

夫子责子路,只对事不对人,到了子路死,夫子“天祝予”,对子路的死又是何等心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