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20-03-22 16:21:56)
标签:

文化

教育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何晏注:後生谓年少。邢疏:此章劝学也。“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者,後生谓年少也。言年少之人,足以积学成德,诚可畏也,安知将来者之道德不如我今日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者,言年少时不能积学成德,至於四十、五十而令名无闻,虽欲强学,终无成德,故不足畏也。

朱子集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盖述此意。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后生”,后面而学者,后来者。虽年龄大而后学,亦是后生。年少之说偏狭隘。

“无闻”,不学。四十、五十还可学,不学不闻则无所成,是谓不足畏。闻是求学而闻识见,不是指闻名。《四书拾遗》:王阳明曰“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黄氏后案:无闻,不能闻道也。言后生之可畏,诚以来日之富矣。不知日复一日,来日不长为后生也。四十、五十而于道卒未有闻,斯复无来日之可俟,复谁畏之?

“可畏”,是后生前途不可估量而应给予其期待和嘉许,因不可预见而言可畏,是不可轻视之意,并非内心恐惧之畏。

“不足畏”,是成就有限而不足畏,意即进步空间已不大,想你好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了,时间精力基础等都限制你的发展高度,可塑性不大。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学无止境。我们也未学到尽头,也未学得最好,说明还有一个更高更远处。二是后人亦可超前人。正因为有一个更高更远处,夫子是许后人赶超前人的,尽量往更高学境攀登。

“不如今”的“今”字,皇疏:“今,谓我今师徒。”邢疏、朱子,皆作“我今”,单指孔子而言。我认为所指更广,是普世之人。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胡绍勋《四书拾义》:人至五十为老年,是以养老自五十始。曲礼云:“五十曰艾。”王制云:“五十始衰。”纵能加功,进境有限。况王制又云:“六十不亲学。”五十无闻,更无望于六十矣。据内则,二十博学不教,三十博学无方。学至有闻,早则定于四十以前,迟则定于五十以前,断不定于五十以后,因直决之曰“斯亦不足畏也已”。

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孔子说这几句话,一则教人不要轻视学业未成的后生,一则勉励后生及时努力求学,因在少年时期,记性悟性都好,容易成功,到了中年,学习能力递减,五十岁以后,体力渐衰,所以无论学业事业都要在四十或五十岁前成就。但到四十五十以后,仍须继续勤学。孔子曾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平凡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