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2020-03-20 15:53:25)
标签:
文化教育 |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包曰:冕者,冠也,大夫之服。瞽,盲也。作,起也;趋,疾行也。此夫子哀有丧,尊在位,恤不成人。邢疏:言夫子见此三种之人,虽少,坐则必起,行则必趋。《论语讲要》:孔子看见这三种人,在相见时,虽然他们年少,孔子必作,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孔子必趋。作是动作,例如坐则必须起来,立则必须变换所站的位置。趋是快步,但非奔跑。作、趋,对遭丧事的人表示同情,对国家官位表示尊重,对残废的人表示怜悯。
“齐衰”等字解。朱子集注:齐衰,丧服。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瞽,无目者。作,起也。趋,疾行也。或曰:“少,当作坐。”范氏曰:“圣人之心,哀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其作与趋,盖有不期然而然者。”尹氏曰“此圣人之诚心,内外一者也。”
古论有对训少为坐、训作为起的辩驳。问辨录:虽夜必兴,不言寝而寝可知也。变色而作,不言坐而坐可知也。今既谓之作,则坐何待言?还是“虽少必作”于理为得。乡党亦记此曰:“虽狎,必变。虽亵,必以貌。”其义一也。
“冕衣裳者”。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冕衣裳者,皇疏:“冕衣裳者,周礼大夫以上之服也。”冕是礼冠。衣裳是礼服的上衣下裳。穿戴冕衣裳者,是指官位至于大夫的人。
“见”。夫子在哪里见?有四种可能:一是在路上见到;二是来见;三是去见;四是在某个场合或某个仪式上见。
“少”,年少,年龄比自己小。如自己五十,则四十也是少者,十、二十亦是少。
“作”,作礼,行礼。不言盲者、少者而不作礼,必作。既然是作礼,则坐时也必起来作礼,坐起之意在作礼之中;而若本来是立,则如李炳南先生所言“立则必须变换所站的位置”,站在合适自己的位置,可以明尊卑,也可以便宜齐衰者、瞽者行走。
“趋”,趋避,趋让作礼,避让作礼,辞让礼。礼让齐衰者,以其有衰丧急事;礼让冕衣裳者,以其有政务正事;礼让于瞽者,以其有不便而让之,虽瞽者不能视见我之礼让,然我亦为之,平等待之,是礼必周,必让,是不欺心也。
四书困勉录:谢显道尝令朱子发听说论语,首举此章及师冕章,曰:“圣人之道,无微显,无内外,由洒扫应对而上达天道,本末一以贯之。一部论语只如此看。”
夫子哀有丧,尊在位,恤不成人。此章大意是:夫子见有丧者、在政者、瞽者,不管他们年龄大小,必行礼;和他们经过,必退避,辞让作礼。可见,夫子并不独尊权势官位,而是平等对待各类人等,于世合宜。事虽小,却能从中见“道”之微细不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