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从教记三20:课本上的表述变化了许多
(2025-11-23 10:50:20)
标签:
教育 |
课本的变化之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例如,今天学习的这节课,课本在表述上就有了很多的改变。
单是说九一八事变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不抵抗是肯定的了,这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事实上,张学良、蒋介石还有很多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员,都是主张采取不抵抗态度的。直接原因就是觉得打不过人家,甚至连当时比较开明的冯玉祥也这么认为。于是,课本中采取的办法是“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这样的说法,很有为张学良脱罪的嫌疑。事实上,张学良将军在晚年,也曾经表述过,不抵抗政策是他本人下达的。承认这一决策是自己判断失误导致的,他认为日本军队是挑衅不是侵略,还希望国联来调停。但是,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张学良是错误的。但他非常的坦诚,表示不抵抗政策是自己决策,并下达的,于别人无关。当然,蒋的电报也是重要的文献依据,他的态度肯定对张的决定有影响。课本中的表述似乎在两可之间。
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原先的课本中说,是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现在改成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起点和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在表述方面的侧重点有不同。起点是侧重于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来说的,是开始的时间点。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则显得有点笼统,是侧重于局部抗战这个时间段来说的。
第三个变化的地方则是对西安事变意义的表述。原先的课本中有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句话,在道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现在的新课本则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这样的表述,是对蒋的口头承诺的六项条件的无视。蒋口头承诺的六项条件,可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啊。但是,新课本的表述立场发生的了变化。重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字眼上面,联系到眼下的现状,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课本是为了国家的形势服务的,为了国家的统一服务的。于是,这样的理解也是完全想通了。
但基本的历史事实是不会变的,因为,它发生过了,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则是需要拿过来,有所取舍的运用罢了。在取舍的过程中,就采取的是唯物史观的态度,用这种态度来看待历史,才会恒久远。
今天的上课居然有些杂乱,就是上节课订正试卷的缘故,各班的进度不同。今天,我尽量让各个班的进度相同,但是,还是没有做到。自己发挥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太多了,后来,才觉得不应该。即使老师在课上讲述课外知识,也应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上课的步骤还是依据课件来进行的,遗憾的是没有西安事变的视频,学生的的直观印象不强。而且,自己随意添加的东西太多,直接剥夺了学生上课背书的时间。设想,如果每周仅两节课的时候,老师应该少讲,更多的是画一下,背一下就可以了,那样,就能在课上背过更多的知识点。
今后的上课,提升课堂效率,比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时间的最大利用。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