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从教记二62:倒数第二次的上课
(2025-06-11 21:54:49)
标签:
教育 |
本周六就是初三学生会考的时间,这周上完课,就基本上的over了。而且,今天的四节课,算是满满当当的,非常的充实。下午的课安排的非常的满,但是,这仅仅是不够的。在历史被列入等级考试科目之前的,会有专门的一天,被用来学习会考科目的。但是,随着列为等级科目后,重视程度剧烈下降,已经不会再被特殊照顾了。我对此欣然理解,的确如此,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呢?自己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才确定是用的哪一份试卷。还是用上级下发的单元试卷吧,通过做这份试卷,再次的和学生说一下做题的注意事项,这是非常必要的。在上课中,我把考试时候的注意事项再次阐明了一下:一是根据材料回答,或者是依据材料回答,答案从材料中寻找。如果是原因的话,答案在材料的开头部分;如果是意义的话,答案在材料的结尾部分。掌握了这个规律,就非常的好找答案。但是,如果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的话,就需要用到课本上的知识了。另外一个就是小论文的回答方法:基本上就是:事件+意义。而事件就出现在上面的材料中,意义则需要自己来记忆。实在是记不住也要想办法写上,写上就会得分,写不上就是零分。再就是根据分数判断答案要点,正好这个题目的分数是6分,需要三个要点,从材料中认真寻找,找到三个答案后才是准确的。其实,从最近的试卷来看,难度并不,需要认真分析的题目增多了。死记硬背的题目少了,这也是最近出题的一大改进。对此,我是举起双手表示欢迎的。历史知识,更多应该是考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需要死记硬背的也应该有,但是,不能多,大约20-30%左右,就可以了,剩下的全是理解和运用。
现在的历史会考题目,的确变化了很多。原先,我们莱芜出题的时候,难的多,简单的少。但是,划入济南之后,感觉题目难度降低,一些无谓的题目增多。例如,先前被津津乐道的公元前209年是多少世纪的考察,我是坚决反对的。不能因为这个题目有点偏,难,怪,就对此大加赞扬。应该还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和学生生活相近的题目。那种遥不可及的题目,还是尽量避免才好。
对于会考题目的猜测,自己先前也曾经猜过几次。但是,现在没了精力。再者,也是没了意义。因为D以上的等级要求,真的是太简单了,再次下大力气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啥必要的了。不如踏踏实实,面向全体,大水满贯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受益,现在已经不是精英教育的教学方式了。
这次的试卷讲评内容,已经是按部就班式样很久了。考查的内容全部六册书本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贯的根本。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考查,没想到,这个试卷的讲解,竟然持续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剩余的几分钟,把图谱上的内容,草草的说完了。
四班的课已经基本完成,接近会考的日子愈发的临近,学生的放松和自己的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通过班主任的坐班,改变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有好的表现吧。
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马卡连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