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全新的矫正课上课模式—记一次研讨会
(2024-05-15 19:30:28)
标签:
教育 |
今天的研讨会,正好在周二举行。自己的时间正好,会议和上课各不耽误,于是,便打定了要去参加会议的决心。
会议地点所在的学校正好距离自己住的地方不远,骑着电动车10分钟左右的行程。对于这所学校,自己先前曾经进行过描述。这次的到来,对于他们的建设,硬件,还是由衷的赞叹。真的是有钱!各种该维修的地方都维修了,甚至比起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要好很多。在城里的学习来说,是无可厚非的。顺着热情的保安的指引,自己顺利的到达了制定的教室。
本以为第一节的听课,会是上课的老师在前面,听课的老师在后面。没想到,在这所学校,却改了这种模式。上课的老师在录播室上课,听课的老师,在另外一间教室里听课。通过大屏幕,及时的看到上课教师的情况。如此听课与授课教师脱节的情况,自己还是第一次遇到。先是一惊,随后,就觉得,这种听课方式,并无可厚非。在录播室听课,能够坐的教师有限,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上课教室的情绪,也影响到上课学生的情绪。但是,不在一个教室里,对于听课老师全面、准确的了解这堂课的情况,现场观看和现场直播的感受还是不同的。
上课的这位老师,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不再赘述。自己原地踏步,人家是突飞猛进。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G老师,基本步骤大体一致,出示目标,进入矫正主题。表扬进步的学生,列出学生的等级和在全区的位次,了解自己在全区的排名。有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拔得头筹榜,激流勇进榜。随后,进入自查自纠阶段。自我纠正错题,分析错因,分类标记:
基础记忆失分(标记)审题失误失分(标记)理解困难失分(标记)。这个修改试卷的方法,自己真的是第一次遇到,觉得很有借鉴意义。让学生通过本次考试,找到自己失分的原因,自己分析,还是很有创意的,这个时间比价的短暂,只有3-5分钟左右的时间。接下来就是合作探究,做法是:组内讲解错题,识记相关知识点提出错题组内探究讲解知识点补漏、掌握。这次学生是真的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本次考试的错题进行了互相讨论。这个环节的时间比较的长,大约10分钟左右。然后是问题反馈,对于仍然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老师解决。当然,历史课的问题还是比较的简单。没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于是,这个时候,老师让几名学生回答,他出错了几个题目,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站起来,在全班学生面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还是非常的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在那里,如何去改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下一个环节是大体技巧的讲解,老师直接把注意的地方,放在了大屏幕上,学生的直观性更好。这个环节,还把学生做的试卷的错误的地方,拍了个照片,显示出来,让学生们更有针对性。看来,为了准备这节课,老师是下了力气的。边讲解做题方法,边出示学生的做题情况,有做的对的,有做的不好的。一对比,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对于最后一题,小论文的作答,是这样来解释的:观点应明确、清楚(陈述句)。至少要选取两个史实史实间的联系或几个史实共同点(作用/影响。史实1(时间+历史事件 + 影响)+史实 2(时间+历史事件+影响)。总之,总结全文再次表明、升华观点。这个问题的回答范式,基本上就是这样。随后,还出出示了一个类似的题目,进行了练习。最后,在练习题的讲解中下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算是知道了另外的一种矫正课的上法。自己本来以为,自己擅长的矫正课,就是逐个的讲解试题的方法,是最好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点,是比较好的。但是,今天见到的这种矫正方法,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现在,自己所教的初三,已经不适合用这种方法。如果,下学期,能够接受一个新的年级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看看哪种矫正课的上法更好。学习就有收获,此言真的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