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从教记20:还是按部就班慢慢来吧
(2023-11-21 22:28:32)
标签:
教育 |
连个班的进度不一样,就有些别扭。总是感觉有些不适应,还是进度一样的好,这样思维的进度是一样的。想一下子调整过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了,只能是慢慢的调整,一个班的进度适当的快点,一个班的进度适当的慢点,大约两节课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达到进度一致了。在课前,基本上就确定了这个思路,有了这个思路,上起课来,就不那么急着赶进度了,还是按部就班的、踏踏实实的把最为基础的知识做好吧。
还是早早的来到学校,虽然,这本书交了很多遍,但是,还是需要再次的看一遍,心里才有底。熟悉一下课件,熟悉一下流程,准备好课前的内容,课后的内容。做到准确无误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备课完成了。
两个班的最重要的流程是一样的,就是课前10分钟的基础知识站立诵读。本想为了赶进度,把这个环节去掉,后来,想了想,这才是最重要的。进度不一致,就等待机会吧。读的是第三页的提纲,丢失的学生仍然还有,幸亏每次上课,我都要多带几页提纲去上课。要求就是读一遍就坐下,效果,当然是低层次的。一遍的原因是为了节省时间,多次的一遍之后,就会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印象。但是这次的诵读效果,并未达到我的满意,看到仍有部分学生读的随意,交头接耳,应付读书的现象仍然存在。都坐下之后,简单提问了几个问题,像二战的根本原因,二战的转折点。目的就是通过老师的强化刺激,让学生不自觉的就记住了。下次诵读,就应该是让学生之见相互提问了。下发的几页提纲来回的诵读,时间长了,效果肯定是会有的。
最先上课的是二班,在诵读完成之后,为了拖时间,就进入了漫长的复习提问环节。也是为了夯实基础知识,把苏东剧变的启示重新默写了一边。再回到上一节课,把遗留的选择题重新做了一遍,加上仔细的讲解。时间居然过去了一半多,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赶紧的上下一节课,也是不紧不慢。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正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讲解,学生听的津津有味。看来,历史,并不是不好,只是,和学生的距离太远了,只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是最正确的办法。课件,课外知识,练习题。一遍下来,正好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一课的内容。
接下来是一班的课,就是比较慢的班。还是诵读,诵读之后,就是原先课遗漏知识的补充。再看看课件,拓展一下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然后,就是马不停蹄的上新课,一节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节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这两节课,都属于不重要的内容,有的内容甚至看一遍即可。于是,带领学生,简单的过了一遍,就算是完成了。当然,最要紧的那个练习题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按照计划,下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两个班的进度,就能一致了。
看来,上课的弹性还真的是大,随意性也大。老师是个良心活,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唯有对学生认真负责,才是最基本的。下周,就要开始复习中国史了,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复习最多的内容,真的需要我认真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