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第二天: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2023-10-12 21:56: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一般博文 |
第二天的听课,成了初一的内容。等到了班里,坐下来之后,才发现,是第九课,题目是:秦朝统一中国。
于是,我的第一个疑问跟着就来了。原先的题目是:秦王扫六合。借用的李白的一句诗,怎么忽然之间就改了呢?稍微的思索一下,就明白了。是为了国家的大政方针修改的,这应该是必要的。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呢?赶紧的从网上收了一下。最早关于“中国”的提法出自西周早期被称为“何尊”的青铜器铭文。铭文中出现“中国”一词,这是“中国”首次见于文字记载。但这时“中国”并不代表国家,也不是国家所领有的空间,仅表明位居中部方位的一个区域。很多研究者指出,“中国”一词从文化区转为主权国家的代表,自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始。所以,课本中所说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地理名词。这个词语用在这里,应该是可以的。
再说一下,今天听的六节课的感受,还是笼统的全部来说。总体而言,较之于昨天的课,稍微的逊色了一点。我也很是纳闷,为什么一节非常著名的课,会这么难讲,出彩会这么难呢?是不是因为重点太多,难以集中起火力来呢?自己不得而知。导入新课,大部分用的视频形式,这无可厚非,视频往往能够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用材料来引出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意义。史料实证已经注入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模式中,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整合的内容。大部分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还有的老师,把前后内容也进行了调整,也是很有创意的。例如,在讲完统一中国的意义之后,立刻说了一下疆域四至,这应该是允许的。
本课的重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在中央,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们用上了各种办法。为什么会创立这个职位?会创设这个制度?有的甚至还采用情景剧的形式来展示,有的用奏折的形式来展示,有的用材料的形式来展示疑问。然后,解决这个疑问的办法是什么呢?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各种制度的创立,各种措施的推出,显得游刃有余,自然而然。
还可以看出,老师们的重视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对课本内容相当的熟练,书本上的内容信手拈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对课本的深入挖掘,没有对课本的烂熟于心,是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的。
就我个人而言,参加此次活动,算是给了我一次莫大的学习机会。让我这个远离教学中心的人,再次站在了教学中心的周围,亲眼目睹了我区最为优秀的教师的精彩表现,她们的授课方式,全新的教学理念,再次给予了我很好的营养。深入挖掘教材,深入挖掘目标,结合好五大核心素养,用好阅读教学,就是收获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