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元宵节见闻
(2023-02-07 21:08:00)
标签:
教育 |
元宵节,应该是春节的最后一个仪式,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春节算是正式的结束了。虽是一个春节期间的一个节日,但是,它的重视程度和春节相比,想去甚远。
元宵,又叫上元节。元,开始的意思;宵,夜晚。元宵,其本意就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到隋唐时期,元宵节已经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元宵节的有上灯习俗,这是对光明的象征,向往;元宵节还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的意思还是寓意着团圆。
家人们过元宵节的仪式在下午天刚刚暗的时候,就举行了。仪式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给各个屋里点上蜡烛。灯的出现,就是元宵节的显著特色了。开着电灯的屋子里,再有了烛光,更加的明亮、通透、温暖。然后,给孩子们拿出灯笼,打开开关,一个小巧玲珑,别致、安全的灯笼就呈现在孩子眼前了。
记得在早先的时候,小孩子们还能在夜里打着灯笼出去玩。灯笼里面,点上蜡烛,红彤彤,暖暖的,映的孩子们的脸也通红。孩子们提着灯笼,嬉闹着四处玩耍,比划着看看谁的灯笼更好看。而且,讲究的人,还让孩子拿着灯笼,照一下自己的耳朵,据说,可以保佑你的耳朵在这一年之中,听力棒棒的。只不过,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灯笼已经渐渐的被小型的,带电池的代替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喜欢的烟花爆竹。观看、燃放烟花爆竹,在元宵节这天,成了最为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自己也是在早早的完成仪式后,驱车进城,踏上了一路观看烟花的道路。
出的小区的大门来,门口就有几个零散的燃放烟花的。有的是大人,有的是儿童,把烟花放在门口。点着之后,快速的闪开,站在不远处观看。不一会儿,燃放的烟花徐徐放光,刺啦刺啦的冒出来,不时还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烟花升起的并不高,时间也不长,也就半分钟左右就熄灭了,但大人孩子都还是非常的高兴。一路上,这样的烟花样式繁多,大多是一家人在饭后,拿出来,在家门口,选择一个空旷的地带燃放。
经过王庄桥的时候,就看到了几个燃放大型烟花的人聚集在那里。有个大人点燃了一个大型的烟花,就听到“嘭”的一声,一个烟花弹喷出来,到了半空中,“啪”的一下,在空中绽放开来。烟花光芒四射,在暗黑的夜空中格外的夺目,闪出璀璨的光彩。可惜,转瞬即逝。立刻,另外一个烟花弹喷射到空中,也迅疾闪出耀眼的光。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接一个的烟花弹。在空中,组成了一个烟花的世界。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再往前走,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个村集体建造的大门,就看到大门的两边,堆满了蜡烛。原来,这是来上灯的人,都把自己家的灯,放在了村子的大门处。也是包含着一种团结的寓意,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村子发展的好,是由于众人都努力的结果,村集体发展好了,每个人的日子也都会过的很好。随着进城的距离越来越近,燃放烟花的人居然不少,车子经过每个地方,抬头之间,总是能看到璀璨的烟花,在空中闪烁。一团团,一簇簇,在夜色的映照下,十分的好看。在经历了一年的辛苦之后,或许人们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缓解一年来的疲劳。
元宵节还是青年男女的节日,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去某个地方观看烟花。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就写出了男女之间元宵节相约游玩的情况。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文一处,冠绝群雄,元宵节的诗,谁也不去写了。
元宵节,团圆的寓意也是十分的明显。国人对生活期待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团圆,和睦。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一个朴素、朴实的追求,亘古未变。而我们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的生活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烟花绽放的季节里,昭示着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的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