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案例研究——《盼》评课

(2019-12-31 22:47:18)

《盼》评课

李琴:学生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上一句到下一句,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内容连贯的整体意象。如果对部分关键词语、句子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教学时,孙老师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质疑: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围绕“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主人公见到妈妈送她的雨衣后那么兴奋吗?”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周杏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首先,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孙老师就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初读课文阶段,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孙老师引导学生质疑你们喜欢下雨吗?课文中的主人公对下雨时怎样的态度?问题的提出在学生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趣,都希望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引起了学生探索课文的积极性。

 

 

 

俞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蒋仲仁先生说:“就学习语文而言,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在语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边读边悟,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孙老师课堂上特别重视朗读,变体诵读、分角色诵读、表演诵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同时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添加语气词、删词换词、转换句子形式等等,既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去朗读,又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细腻心理。经过指导后,学生的朗读立见成效,像重音的落脚,情感的处理,甚至省略号的揣摩能特别到位。尤其当学生说到盼望雨越下越大的时候,孙老师引领学生轮读,逐步增大音量来契合雨,使得整个课堂特别生动。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写,创设情境让诵读品味贯穿整个过程,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文中的童真童趣,同时也达到了所期望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陈钢: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语文课上,我们要将写作意识渗透于阅读教学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要从中提取写作点进行片段练写,做到读写结合。孙老师这一节课围绕心理描写,从文本语句延伸,设计了景物衬托和内心独白两处小练笔。整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有关心理描写的知识,而且能够赏析不同形式的心理描写的语句,并可以在写作中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