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钱溯源-新朝货币01
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立只有两岁的刘婴(孺子婴)为皇太子,由自己代理天子把持朝政。在当了三年“摄皇帝”之后,王莽于初始元年十二月(公元9年1月)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称“始建国元年”。当年王莽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将已发行了两年的“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以及汉五铢钱废除,增铸“小泉直一”小钱与“大泉五十”钱并行。由于五铢钱是汉朝遗留的钱币,而汉皇“刘(劉)”姓中有“金”和“立刀”字样,这些都是王莽所不愿意看到的。当时,百姓已习惯于使用五铢钱,又担心新朝大小两种钱币的信用,因而新币阻滞难行,致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又进行了第三次币制改革。当时与匈奴的战争导致王莽政权遇到了极为严重的财政困难,原来的大小两等钱币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王莽以贵金属和稀有物品充当货币流通,名曰“宝货”。“凡宝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指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是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布货、泉货六种货币类型;二十八品即标有不同币值的二十八种货币,其中包括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泉货六品、布货十品。由于新的币制在流通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不久王莽宣布暂停龟、贝、布等币类的流通,专行“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两种货币。这说明王莽无法同经济规律相抗衡,只好调整货币政策。
时隔两千余年,贵金属金银币或已改头换面,而龟、贝币早已不知所踪,只有青铜材质的六泉十布还孑留人间,成为王莽币制改革的千古绝唱。六泉包括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大小六等方孔圆钱,铜质精良,铸制精美,钱文为悬针篆字体,泉字中竖断为两截是其特点。十布包括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和大布黄千共十种金属布币,铸工亦异常精整,悬针篆钱文赏心悦目,如今皆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泉友亦集得与流通钱币相对应的整套十布祭祀大钱,其中“壮布七百”祭祀大钱币身长255毫米、宽94毫米、重452.9克。其余各等布币不再一一详述,枚枚皆为旷世珍品,弥足珍贵。

常光跃泉友集藏的“壮布七百”祭祀大钱,长255毫米、宽94毫米、重452.9克
常光跃泉友集藏的“十布”祭祀大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