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钱溯源-新朝货币02
王莽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进行的第三次币制改革罢废了汉五铢和“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两种虚值大钱,推行了以“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为内容的“宝货”制。由于钱币品类繁多,名目复杂,币种之间不易换算,造成了流通困难,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不得已之下王莽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也可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天凤元年(公元14年),对宝货制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减了金银龟贝之货的法定价值。第二阶段在地黄元年(公元20年),罢废了“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两等钱币,另行铸行了“货布”和“货泉”两种钱币。“货布”与之前铸行的“十布”一样皆为方足布式样,通长57毫米左右、厚15毫米左右,足枝长18毫米左右,面背周边和穿孔有郭,中竖线止于穿下,“货布”二字作悬针篆列于两侧,书体潇洒俊逸。“货泉”为方孔圆钱,直径一般在23毫米左右,初期铸币重量可达5克以上,钱文“货泉”两字亦为悬针篆字体,泉字中竖断笔。当时规定,“货布”与“货泉”两品并行,一枚“货布”价值为二十五枚“货泉”。“货泉”从天凤元年(公元14年)起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存世数量较多,版别复杂,有许多铸制低劣、减重严重。
与流通钱币相对应,亦见“货布”祭祀大钱,其样式形制与流通钱币相同,但体量硕大。币身长292毫米、宽110毫米、厚5.2毫米、重699克。
笔者集藏的“货布”祭祀大钱,高292毫米,宽110毫米,厚5.2毫米,重699.0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货布”祭祀大钱,高290毫米,宽113毫米,厚5.0毫米,重690.0克

常光跃泉友集藏的“壮布七百”祭祀大钱,长255毫米、宽94毫米、重452.9克
常光跃泉友集藏的“十布”祭祀大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