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钱溯源-汉朝货币02
汉高帝十二年四月(前195年6月)刘邦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病逝,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尊母后吕雉为皇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刘盈去世,吕后扶年幼的太子登上皇位,自己临朝称制独揽大权。由此《史记》以“高后”作为纪年,并将吕太后列入本纪,彰显其行使皇帝职权的实际地位。吕雉亲政后感到汉初允许民间私铸榆荚钱的政策导致了币制紊乱,钱币日趋轻小质量低劣,严重的甚至不足1铢。但钱币太重也不方便行用找零。于是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开始铸行“八铢半两”钱。这种“八铢半两”钱实际上就是把足重12铢的“半两”钱减重为八铢,以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西汉“八铢半两”的特征是体大较薄、背平无文,铸工较为规整。钱文书体扁平,已具隶书的趋向。钱币直径在2.8至3.2厘米左右,重量在4.8至5.5克左右,为汉“半两”中最大者。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民间私自熔化,改铸榆荚小钱牟利。高后六年不得不停铸而改行“五分钱”。
与行用钱相对应,目前亦见更为硕大的“八铢半两”祭祀大钱。其直径为125.0毫米、穿宽29.0毫米、厚18.0毫米、重834.1克。钱体厚重,铸工较比规整,但钱币上方尚留有浇铸口的痕迹没有锉平,钱背平整无字纹。钱面在穿孔两侧右左横书“半两”两个大字,笔画粗壮,转角皆为方折。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西汉“八铢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25毫米、穿宽29毫米、厚18毫米、重834.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08毫米、穿宽29毫米、厚10毫米、重45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铅质,直径106毫米、穿宽28毫米、厚10毫米、重531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10毫米,重451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