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钱溯源-汉朝货币-汉初半两01
战国后期,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等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但秦朝滥用民力,社会矛盾尖锐,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到公元前207年,仅存短暂十五年的秦朝灭亡。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曾起兵江淮共同抗秦。秦朝灭亡后,刘邦在对峙五年的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建立后,仍沿袭了秦朝的货币制度,铜钱无论大小轻重都依然称为“半两”钱。实际上“半两”仅为钱币的名称,已经与重量脱钩。《汉书·食货志》说:“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所谓“荚钱”实际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即为像榆荚(春天漫天飞舞的榆树种子)一样轻小的钱币。“更令民铸荚钱”是说当时是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在这种政策之下,汉初的半两钱只会越铸越小、质量越来越差。但钱币是国家的象征,汉朝也不会用榆荚钱来代表国家的形象。所以当时也必定会由官府铸制更为厚重规整的钱币来彰显大汉的威仪和经济实力。钱谱所载一种大“半两”钱即为这种需求的产物。当然这种大“半两”钱是不会参与流通的,只是开国纪念性质的钱币。与其相对应,亦见用于祭祀活动的更为硕大的“半两”钱。
下面就展示几种泉友汇集起来的汉初所铸用于祭祀活动的大型“半两”钱币。钱币直径都在108毫米左右、穿宽29毫米左右、厚10毫米、重451克。整体上比战国秦国和秦朝所铸“半两”祭祀大钱都更为硕大厚重,铸工也更为精整。其中一枚铅质大钱与铜质大钱为同版同模钱币,两者只存在重量之差。这枚铅质大钱可能为前期试铸样钱。两千余年之后两者还有幸汇聚一堂也是不解之缘。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08毫米、穿宽29毫米、厚10毫米、重45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铅质,直径106毫米、穿宽28毫米、厚10毫米、重531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汉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110毫米,重451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秦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6.5毫米,厚3.5毫米,重121.2克
天马泉友集藏的秦朝“半两”祭祀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6.5毫米,厚3.5毫米,重121.1克
笔者集藏的战国秦大型“半两”钱,直径64.9毫米、穿寛12.8毫米、厚7.3毫米、重89.8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