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大清、飘落西风——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年间铸币01
“天命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灼灼桃花纹大钱
“天命”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年号,历时十一年(1616年—1626年)。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南)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女真诸部。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建立了八旗制度,设议政王大臣,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并创制了满文。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势力进入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再迁都沈阳。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为明将袁崇焕所败。旋病死,享年68岁。天命年间铸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年号钱。汉文钱币为楷书对读的“天命通宝”,有小平钱和折十大钱。
与行用钱相对应,目前亦见一种第二等级的“天命通宝”祭祀大钱。是为用翻砂法铸制的青铜材质钱币,直径比失蜡法铸币略小一些,为93.4毫米。寛缘细郭、中穿形制。面文“天命通宝”四字楷书对读,书法端庄秀丽。钱背穿上铸阳文仰月纹标记、穿下铸阳文星纹标记。钱币面背外郭所铸阴刻纹饰为灼灼桃花纹,这种纹样前所未见。外郭上二十朵桃花竞相绽放,渲染出一派春天气息。桃树是多年生乔木,古人迷信桃木具有辟邪的功能,所以每逢春节都将桃木做成的“桃符”挂在大门两边,以保家宅平安。桃花开在春天,花色粉红艳丽,人们将其看做是爱情的象征。《诗经》中即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描写男女爱情的诗句。桃树的果实又是长寿的象征。将桃花铸于祭祀大钱上,包含有繁荣、富贵、平安、吉祥、长寿及子孙繁盛等多重寓意。这枚用翻砂法铸制的青铜质大钱或为正式用失蜡法铸制鍮石材质祭祀大钱前期形成的试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是被形势所迫自动逊位的,当时都城并未发生战乱。所以清朝的祭祀大钱应该仍保存在故宫里,民间十分罕见。
天马泉友集藏的“天命通宝”背上月下星外郭灼灼桃花纹大钱,直径93.4毫米,穿宽17.0毫米,外郭宽15.6毫米,厚6.3毫米,重288.7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