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香淡淡》—126无奈放弃

(2023-03-30 22:07:04)
标签:

小说

校园故事

分类: 《幽香淡淡》

认识了李老师,黄龙西同学情绪稳定了,有了这位忘年交,不再有无处述说之苦,就没找系领导,再提退学回家一事,老主任也因此了却了一件心事。可他的老搭档,化工系的张书记,却被同样的事情烦着呢,而且烦不胜烦,让书记如此烦恼的不是别人,就是黄龙西同桌

如果你知道黄龙西了,不用我说,你也能猜出,他的同桌,肯定是位男同学。其实,他们学校的专业,大多倾向于轻工行业,每个班都有女同学,但绝没有男女生同桌而坐的,都是大龄青年,每天并排而坐,能好好学习吗?领导不放心,他们自己也不自在,不光他们班这样,邻班也这样。

 这两位同桌,交际并不多,黄龙西听不懂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说不到一起去,也就是没有共同语言。两人来自两个省份,母语就是两种语言,语言结构也完全不同。一个早已娶妻生子,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一家老少的顶梁柱。一个是家中男丁,享受与父亲同等待遇,在母亲与姐妹的双重宠爱中,众星捧月般长大。可以说,这对同桌,除了在退学这件事上,高度一致外,在其它方面,再无共同之处。

可在旁观者看来,这两位能坐到一起,还是个顶级搭配。不是说俩人身高相近,性格内敛,五官英俊云云,而是黄龙西需要一位优秀的陪读,而他的同桌,是最合适的人选。录取档案显示,中共党员,1966年高中毕业,务农教书十年,以高出录取线150分的优异成绩,被破格录取。这还用说吗?之前就是德才兼备之人,想必入学后,一定是品学兼优的佼佼者。文化大革命之前,学校就要百里挑一,让政治过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去做留学生的陪读。黄龙西同学,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完全有资格享受这个福利,也能快点提高汉语水平。所以他俩的这个同桌,可就意义重大了,不仅是贾班长用心良苦,也体现了系领导的关心。

可万万没想到,这两位坐在一起,没多长时间,正式的陪读还没开始呢,外界一致看好的同桌就要解体了。但有一点请您相信,同桌两人,不约而同,提出退学申请,但绝没有同谋之嫌,而且,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可能都没有,他们连话都很少说,根本就不可能心意相通,虽然听力欠佳,表达不好,他还是很想听,可同桌不说,他也没辙。这可以用他们的人格做担保。真就是歪打正着,凑巧了。如果两个人,都知道了对方的退学想法,说不定会语重心长,劝阻对方。局外者清,当局者迷啊,一遇到大事,就会犯迷糊,所以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有退学这个想法的同学很多,凡是带工资的,原来有工作的,就这么说吧,凡是原来状态不错的,都动过这个念头。但真正来真格的,全班就这么两位,而且,直奔主题,连越两级,跳过班长辅导员,直接找到全系两位最高领导。你们是不知道,一心想着胜利大逃亡,孤注一掷,不在乎面子了,可就这一个举动,打了多少人的脸啊?

本届学生,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不说万世瞩目,也是众人皆知。用人规划层层审批,招生计划逐级下达,学校按计划录取,恨不得揠苗助长,让这帮学生明天就出炉上阵,用人单位翘首以待,早都急得嗷嗷叫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总算进校门了。秧苗栽上了,要开始浇灌培养了,你却要退学了,那空缺怎么办?此风不刹,蔓延开啦,那还了得?岂不铸成大错,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

如果有监控回放,就会发现,米兰班级的这两位男生,真不愧是同桌。那天中午,俩人是一前一后,去的化工系。幸亏黄龙西害怕书记,溜边而过,否则如果举手敲门之后,破门而入,还真就搅局了,那场面会让两人都很尴尬,因为书记正大动肝火,他的同桌,正在承受和平时期的枪林弹雨。与黄龙西不同的是,他是不请自来,他的同桌是被书记请来的。因为在此之前,人家早已完成了,前面的程序,不但来过多次,而且为了表达迫切心情,还递交了白纸黑字的退学申请

书记办公桌上,就是那张大胆的申请书,张书记正襟危坐,态度还算和蔼,沉吟片刻,开口了,“你的申请,我看了,一直没找你,是等你主动收回去,现在拿走也不晚。”

     “对不起了张书记,这申请,我不能收回。”书记依然很有耐心,“那些道理,还用再给你讲一遍吗?”“不用,那些道理我都懂。”“既然都懂,为什么不改变主意?”“因为。家人需要我,因为上学,拖累家人,我做不到。”“你要从长计议,困难是暂时的。”“书记,这可是四年啊!为了供我上学,70岁老父亲,手无缚鸡之力,拿起锄头去学产地,媳妇外面干活挣工分,回家炕上地下,照顾老小,一家人跟着我,吃苦受累。”“得,别再说了,你怎么就咸淡不进,鼠目寸光呢?”“我本来就是属鼠的。”

骑兵出身的书记,气得牙根直咬,却又无可奈何。转业多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棱角磨掉了不少。可现在,眼前这位,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恨铁不成钢,他忍不住了,军人的霸气,在这一刻暴露无遗。旧军帽下,方方正正的一张脸,严肃得吓人,原来的一丝笑意,踪影全无,不怒自威,“我说句不中听的话,你这就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一根筋的学生,仍无悔过之意。

   我告诉你,“这要是在战场上,你就是逃兵,我可以···”后半截话,用眼神说了出来,分明是“我可以用枪崩了你!”见书记是真发火了,退学者没敢再去分辨,书记吼道,“退学,坚决不行!”“你就当蹲四年大狱,又能如何?” 期待已久的深谈,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米兰班级的黄四哥,没再说“我要回家!”他的同桌大哥,虽然心有不甘,也是一直没走成,大学四年,思家之苦,是否如同炼狱,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反正是很少见到他笑。

   四年后,这对同桌都拿到了毕业证、学士证书。毕业后,两人的人生轨迹也十分相近,先是毕业回到家乡工厂,打拼多年,成为地方名人。再后来,双双成为政府公务员,但始终忠孝两全,忠贞不二,耿直如当年。(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