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香淡淡》102-无声胜有声

(2022-11-24 16:02:07)
标签:

小说

校园故事

分类: 《幽香淡淡》

 新校区的建筑工地上,甲乙双方代言人,讲话后相继退出,参加劳动的各个班级,一字拉开,进入了自己的阵地。米兰的班级也是如此,令同学们奇怪的是,作为一班之长的老贾,并没有借此机会,发表任何感言。按照他们的预测,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老贾怎么也得慷慨激昂一番。

  要知道,今天到劳动现场的,虽然没有校领导,却是来了一位记者,而且还是位女记者。这位无冕之王,十分敬业,掏出小本子,不时地记上几笔。现在,她不但没有退出,还跟着学生的队伍,进入了劳动现场,看样子是随时准备拍照,并进行战地采访。照相机不多见,记者也不多见,现在二者合而为一了,而且还近在咫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记者,看上去即神秘,又令人羡慕,追逐观赏的目光,此起彼伏,自从她出现,就没有停止过,这位马上走红,成了不是角色的角。

   “记者采访,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呢,这上大学也有意外收获啊。“陶欣然先说话了,这位今天中午吃饱了,精神头更足,虽说是压低声音,周围同学还是听到了。长着国字脸的同学说,“你这大眼睛小伙,该上那个阅报栏了,好好表现吧。”这位国文教员,对和文字打交道的记者也感兴趣,他们都是学校“阅报栏”的忠实读者,而那里最常见的就是本地的报纸。反对的声音来了,“不可能吧?一个学生劳动,还能惊动本市日报社的记者。”“不是市报,那怎么也得是校报记者吧?”“说不定是校广播站的呢。”“管它呢,哪的记者都是记者啊。”还是最后这位说得好,有记者来采访,说明干活的人,干的这件事情,都值得一写。这个记者的介入,让大家为之一振,咱们这建校劳动,值得一干,果然是不同凡响。

   队伍前的贾班长,依旧是高大挺拔,看上去鹤立鸡群,但比平时还要严肃,很有一点带兵打仗的风度。他今天的确与往日不同,讲话之前,先使用了肢体语言,挥了下手,打断了那几位的神侃。大家也是积极响应,马上闭嘴,保持肃静。老贾说话言简意赅,“第一小组清理场地,三组推车运输,二组跟我来···” 他的作战指令,也没按以往的一二三顺序来,还没来得及解释,那个神秘的照相机先到了一步,它第一次被举了起来,女记者的眼睛,通过镜头,聚焦到老贾的身上。

   玉树临风的贾班长,虽然一如既往地目不斜视,但女记者的这一举动,还是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队伍里走神溜号的各位,看得就更是清楚了。但和大家想象的截然不同,老贾并没有怜香惜玉,去配合那记者的镜头,他只是儒雅地摆摆手,同时摇摇头,表示拒绝采访。而且马上离开了所站立的位置,不但躲开了照相机的镜头,也离开了站立的位置,没有再发表讲话,今天的劳动分工,就此结束了。也就是说,老贾只是寥寥数语,就安排好了班级的工作,自从贾班长正式上任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跟踪女记者的那些眼睛,捎带着看到了这一幕,“没想到这位帅班长,还挺务实啊!”这一次的点赞,更多的是来自外班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

   此时无声胜有声,贾班长的第一次公开露脸,到此为止,还是很成功的。老贾是个明白人,在劳动工地上,干出点样子来,可比那照片强得多。 紧接着,老贾看了一眼前面的阵地,拎起一把镐头,像一位身先士卒的领军人物,大步冲了上去。当然没忘对着全班同学,大手一挥,示意全体跟上。

  代表地基边界的“白石灰线”,围成了劳动工地。细心人早已发现,地基长度近二百米,可以看出,未来六层的教学楼,通过加大长度,弥补了“航空限高”的遗憾,既然校址选在了这里,总要因地制宜,搞出自己的特色。

   通过“伸缩缝”的连接,长长的教学楼,被分成了三部分。在校区建设的一期工程中,西侧的一段,打好的地基,整整齐齐,码砖砌墙了。中间一段,地沟挖掘已经完成,即将开始地基浇灌施工。而最东侧一段,也就是建校劳动的工地,才刚刚开始挖地基。一个教学楼,长度分成了三段,工程分成了三期,现在的工地是三者齐头并进,工程建设进度,只争朝夕。半年后,这座教学楼的一部分,就将投入使用,迎接正在备考的七八级新生。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听众,主人公们的劳动地点,就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一眼望去,除了建筑原辅料,就是一期工程的痕迹,几乎是乱七八糟,很难找到一块平整洁净之地。所以,可以确切地说,就是在原来的建筑工地上,延伸出了新的 “地基边界”,而边界内的围城,堆满了建筑垃圾。

所以,我们的贾班长,像生产队长派活一样,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劳动小组,目的是清理现场、搬运垃圾、刨土挑沟。一班人分工合作,分头行动,也来个齐头并进。从这一点上看,老贾同志当年也是一员干将,而且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劳动之前,白石灰线画出之后,有同学曾看见他,进出过建筑工地,大概是在进行实地勘察,现在都用上了,看来,老贾是个“不打无准备之战”的人。

贾班长率先走进了白石灰“围城”,有班长带头,米兰班级的建校劳动,马上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三十多个人,几乎是同时操练起来,三个小组长,各司其责,带领三个小分队,进入各自状态。  

老贾本身就是二组成员,他拎起镐头,肯定是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啃硬骨头,近朱者赤,全组同学也不甘落后,纷纷操起家伙。老贾还是个干活人,在边界线内侧,早到了立足之地,他是想一镐下去开个头。一组的同学,赶紧扩大面积,给贾班长打了个场子。老贾拉开架势,高扬起双臂,铁镐伸过肩头,抡圆了向地面刨去,“咔嚓”一声,记者相机的快门终于响了,与此同时,老贾手里的铁镐,因用力过猛,镐头脱落,地面完好无损。

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女生们吓得纷纷向后躲去,女记者却迎了上去。(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