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阶段小结】小学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19-12-13 11:02:20)

小学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和学生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的个人识字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和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热情,不仅学生识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本人也在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获得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

    现在将本课题在这一学期中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成绩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希望通过这一次汇报,更好地安排和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还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引领学生读整本书,落实课标要求,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情感世界日益丰富,汉语母语的语音、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进行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愿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自觉,便成了我提出此次课题研究的最初想法,为此,我确定了“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实验课题,力求在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2月,我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20193月,调查学生识字水平的发展状况,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外出观摩、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20194--6

开展课堂实践。我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高年级整本书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探索出学生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教学方法,在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并围绕实验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并定期上整本书阅读教学观摩课或研究课。

20197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回顾实验进程,为下一步实验开展做出可行性计划,做好反思总结。总结是课题实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经常性地回顾、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认真撰写课题实验论文,使本课题实验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实践,从效果看,是令人满意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学生整本书阅读激发兴趣浓厚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加重要,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

1)节省课内时间。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曾经介绍说,自己一般只花一学期的1/2的时间把教材教完,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阅读教材外的内容。我每周抽出一两节课,让学生潜心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大家便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

2)保证课外时间。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要让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保障,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家长达成共识,使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管的必要性,帮助孩子做好课外阅读时间的分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3)用榜样感染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表扬班上爱读书的孩子。  

2.精彩导读以导诱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典读物就摆在学生面前,如何激发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品味经典?如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以“猜”诱趣

 根据书名,猜想内容,猜想情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书的名字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是打开一本书的“窗户”。有的书名告诉我们主人公,如《小王子》《青铜葵花》,有的书名告诉我们主要内容,如《鲁滨逊漂流记》《木偶奇遇记》。透过题目,引导学生去想象故事内容,是学生们非常开心的事。

2)以“赏”诱趣

“赏”即欣赏、品味经典读物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激发学生读原著的愿望。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语言质朴优美,充满感染力。随着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这段对大河的描写,学生如痴如醉,被这美好的环境吸引,也激发了学生对青铜和葵花之间有着怎样美好故事的想象。

(二)学生课外阅读增加初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

1.推荐读物,教会选择读物

从调查我们得知,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大都受年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限制,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在选择课外读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因此选择合适的书籍很重要。所以课题开题后,教师就有计划地一方面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高年级,我们向学生推荐的大多是益智、历史故事、现代文学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如《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爱的教育》、《名人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读物。另一方面,则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有益的课外阅读读物,指导学生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2.授之以法,进行阅读指导

许多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一知半解。为了更好地将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不但爱读,而且会读。每个实验班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这节课可以是阅读欣赏课、好书推介课、阅读指导课、读书交流课,也可以是读书笔记辅导课,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3.师生共读一本书,读后通过师生交流,学生领会到教师的读书方法,从而学会阅读方法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教材,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自读法,勾画法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从而更有效地阅读课外读物。

(三)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边学习边实践,先后阅读了朱自强《儿童文学教学法》、张学青《儿童不可错过的文学课》、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等进一步厚实文字学基础。在学期的“课堂节”课例展示活动中,我所执教的《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教学观摩课,它的直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并被评为最佳课题展示课和课改研究课;撰写的论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课型研究》发表,并获国家级教学论文三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1.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应该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

阅读要关注差异,但是也要有基本的速度要求,大多数学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不能按时完成的,教师如何了解学生有兴趣,阅读速度慢,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如何提高其速度。

2.整本书阅读需要科学有效、灵活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效果。除了读书笔记、量化表以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读书效果。

成绩属于过去而不能说明未来。在总结了过去的同时,也期待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明天的挑战,我有信心在昨天积累的经验与方法面前,能走得更好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