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中小衔接
(2022-06-09 08:56: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感悟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中小衔接
赵明新
《知心育人》第二章向我们指明了指导学生小初衔接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在初中,教师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高年级的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小初衔接做好准备。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主动预习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思考、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学习、反思学习等。
(一)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自从上小学起,老师就经常给同学们强调这句话。但凡仔细认真,做事迅速高效之人,手里永远拿个小本本在记载着什么!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每年各省高考状元的考试秘笈,可能就是那么几本不起眼的笔记。做笔记的好处很多:通过记笔记,可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及时的记录下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疑惑、重难点等。这种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知识点的记忆,考试前也便于复习要点。小学阶段,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也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记笔记的方法。
(二)学会预习。
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预习的过程,就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我们在预习中,一般要求孩子自学以下内容:标出自然段,熟读课文;圈出不认识及不理解的词语并查字典解决;做简单的批注;解决课后练习;画出不理解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给生字注音组词;查找资料等等。我们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进行课前预习。这里要强调的是批注的重要性。由于教师过多的“领路”,往往使学生失去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自由,批注式的阅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他们成了阅读的主人,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正是中学学习所必需的品质。
(三)学会倾听。
这些年的教改要求老师少讲,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老师的讲授被诟病,甚至有淘汰的趋势,其实讲授法的好处很多,比如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利于积累。更容易完成传授知识的职能;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易于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讲授法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的!
例如在学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讲授了许多重要人物对长城的评价。这一段评价,既使学生对长城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的激情讲解,也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示范,这是仅仅让学生进行资料交流或谈感受所不能达到的。这里要加强对学生倾听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升入中学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