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中期推进报告

(2019-02-21 09:23:03)
分类: 课题研究

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课题中期推进报告

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课题组

内容摘要:《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对课题研究进行状况进行了概述,确定了研究内容,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2017年申请课题《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获得批准立项,迄今已经一年多了,这项课题开展时间为2年,在此,根据研究工作计划结合一年来的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进行中期总结。

一、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

南马路小学历来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科研。南马路学校的校风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五项童子功”中就有三项与语文学科有关。为了推动儿童的阅读,教师愿意做积极的探索。自接到上级部门批准我校课题的立项申请后,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高度重视,召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有科研意愿的老师成立了南马路小学《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准备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对思维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解感悟,轻思维训练,重积累,轻发散,重表达方式的训练,轻表达逻辑的培养。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难度也逐渐加深。

通过对全校学生的阅读调研测试分析得出,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基础写作方法的运用,结构分析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而在提取信息、对比分析、推论等方面较弱。这与日常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提问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主流,学生缺少缜密思考的习惯,较少进行小组的探讨,没有回馈的习惯,也有个别同学懒于思考,被动接受,造成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不懂得运用一定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图直观展现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形式多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研究中期阶段性成果

(一)进行听课活动,研究小组成员在确定一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后,在课堂上进行实施,所有其他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听课,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和进行讨论做好准备。

通过学习,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了思维导图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思维导图的运用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材料中信息的快速提取,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良好方法。学生运用一定形式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理解作者写作的脉络,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同时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如对比,推测,列举等;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导图,成员之间需要达成一致意见,这期间要进行探讨,学生的观点的表达,对同伴的认同与反驳,都需要语言的组织,也需要良好的倾听习惯,思考习惯,促进学生的合作,也促进学生的表达。

(二)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活动。

在研讨中,课题组成员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课内学方法,课外览群书”。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法,并迁移到日常的读书学习中,使学生受益终生。

我们还研究名师运用思维导图引领儿童读书的案例,引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学习,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研究计划。

(三)对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我们收取了100份的问卷。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绘制文章的结构图,对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直观地展现出文章的主次内容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初步建立了文体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来提升阅读能力。学生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多样化。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个人素养。

课题组成员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我们采取交流式、案例式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广泛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教研杂志,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大胆进行教学革新,锻炼了科研能力,锤炼了专业基本功,促进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初步形成,激发了全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群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角色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促进者。

四、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1.思维导图的学习中,小组合作的形式很好,在伙伴间的互助互学中,学习效果很好。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参与不够积极,从众和依赖性强,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要关注的问题。

2、在探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误入一种形式主义,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了绘制导图而绘制导图。个别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的困惑,比如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导图后要怎样利用才更有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课前的预习,提高学习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