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2019-02-02 09:18:14)
分类: 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在小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内容
思维导图又叫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行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课题研究分学年,分文章体裁进行。
(三)课题的提出
背景、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对思维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解感悟,轻思维训练,重积累,轻发散,重表达方式的训练,轻表达逻辑的培养。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难度也逐渐加深。
    通过对全校学生的阅读调研测试分析得出,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基础写作方法的运用,结构分析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而在提取信息、对比分析、推论等方面较弱。这与日常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提问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主流,学生缺少缜密思考的习惯,较少进行小组的探讨,没有回馈的习惯,也有个别同学懒于思考,被动接受,造成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不懂得运用一定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必要性、目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图直观展现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形式多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思维导图的运用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材料中信息的快速提取,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良好方法。学生运用一定形式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理解作者写作的脉络,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同时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如对比,推测,列举等。
运用思维导图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促进学生的表达。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导图,成员之间需要达成一致意见,这期间毕竟要进行探讨,学生的观点的表达,对同伴的认同与反驳,都需要语言的组织,也需要良好的倾听习惯,思考习惯。由此来看,意义重大。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趋势分析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迹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1971年,这些成果被结集成书,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
如今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思维导图训练思维,是香港课堂必做之事。香港许多小学就采用“高阶思维十三招”进行思维训练。
台湾著名教育家李玉贵老师的课堂上,学习单的运用很频繁。而学习单上的内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学生在填写图表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与提高。
主观因素分析、客观条件分析
在我国,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或认识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知识和对象的新的存在方式,它衍生于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形象解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再认识,使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
学校参加课题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转变观念快,一直走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对把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兴趣,也有过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
课题的创新点分析
语文课文类型众多,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文章各有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思维导图,不同方式进行解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散文,可以让学生绘制文章的结构图,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直观地展现出文章的主次,内容等;游记类的文章,可以画游览图,并在图上标记作者的足迹,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讲解。如此,建立文体意识,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进行课外拓展,结合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进行多篇的对比学习,促进学生审辨思维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设计,也是一门学问:树状图,表格,流程图,气泡图等,怎样根据文章的 内容,教学的目标,不同的学段,采用合适的方式,需要在实验、反思中不停地探索,琢磨出一套实在可行的方案,通过建模促进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思路:课题研究以学年为单位,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研究,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
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叙事研究法、文献检索法等。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与具体措施:
1、研究周期:2017年5月——2019年3月
2、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
(1)召开动员会:达成研究共识、确定研究课题、论证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申报立项。根据个人特点进行分工或认领个人任务。布置课题研究的相关的工作。
(2)通过问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前测:收集相关数据,作为实验对比分析的材料。
(3)召开学习会议:组织学习相关的内容,重点学习思维导图的设计与运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7月):
(1)召开课题会:分解子课题,确定教研组,设计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探索:思维导图在不同体裁文章阅读课中的运用;并在研究中完善修订方案。 
(3)课堂观摩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进行数据分析,撰写经验论文。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9月——2019年3月):
总结经验;理论提升;汇总成果,形成研究报告;普及运用与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
(主要过程性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阶段期成果以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的方式完成;
终期成果以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等方式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