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学习方策

(2020-09-27 16:15:15)
分类: 教育培训

前后连贯 梯度进行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学习方策

课题组骨干成员   望江县第一小学  方 苗

 

 

 

摘要:

统编本三年级语文共有课后练习 61 题,涉及读书指导、阅读理解、语言积累和运用、拓展延伸、小练笔、综合实践等多种类型,形式多样,内容新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册课后练习重在落实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习惯的养成,培养基本的复述、理解、口表能力,提升概括力、想象力。

关键词:统编小语教材  课后练习   内容特点  学习方策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共有课文 28 篇,其中精读课文 21 篇,略读课文 7 篇,精读课文有课后习题,略读课文课后没有习题,但课前有阅读提示。精读课文一课一般有 3~4 个习题,第一题是读书方面的习题;第二题大多是阅读理解方面的习题;第三题大多是语言积累方面的习题,也有的第三题是关于阅读链接方面的习题,指向课外拓展;第四题是小练笔,指向写的方面的习题等。

 

第一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列表方式全册课后练习内容

课文

课后练习内容

每课课后练习数量

1.《古诗二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想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2

2.《燕子》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 1~3 自然段。

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3

3.《荷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背诵第 2~4 自然段。

花瓣儿  花骨朵儿  莲蓬  衣裳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4.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4

4.《昆虫备忘录》

 

 

5.《守株待兔》

1.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3

6.《陶罐和铁罐》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读读“阅读链接”,想象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4

7.《鹿角和鹿腿》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3.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3

8.《池子与河流》

 

 

9.《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2

10.《纸的发明》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发

的发展。

传到了全世

界,极大地

促进了文化

造纸术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3.选做。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城就。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3

11.《赵州桥》

1.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3. 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交流.

3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3.《花钟》

1.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

2.默读第 1~2 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3.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填一填,体会一下。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睡莲

万寿菊                   紫茉莉

月光花                    昙花

4.小练笔。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牡丹花   向日葵   蝴蝶兰

4

14.《蜜蜂》

1.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是

否有辨认方

向的能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2

15.《小虾》

 

 

16.《宇宙的另一边》

1.课文中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2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

18.《童年的水墨画》

1.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3

19.《剃头大师》

1.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2.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3

20.《肥皂泡》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2.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3.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透明的小球,还有那些美丽的去处呢?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跃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的婴儿的头发上……

3

21.《我不能失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练笔。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感受这些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你也来写一写吧。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3

23.《海底世界》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3

24.《火烧云》

1.朗读课文。背诵第 3~6 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3.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紫半黄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灰半百合色

 

3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

 

 

3.选做题。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同学们听。

3

26.《方帽子店》

 

 

27.《漏》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有意思。

2. 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3.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图片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图片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图片 虎甩掉贼,贼窜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图片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图片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3

28《枣核》

 

 

2.统计课后练习数量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共编排课文后练习题61道(个)。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练习,但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练习最多的课文是:3《荷花》、6《陶罐和铁罐》、13《花钟》这些篇,分别有课后练习题4道。全册平均每篇课文课后练习2.18个。相比人教版当册教材,统编版教材课文练习题有所减少。

3. 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全册课后练习读书类题20个,阅读理解类题15个,语言积累类题4个,语言运用类题3个。另外,看小练笔类题4个,阅读链接类题2个,课外拓展类题2个,综合实践类题1个。

(2)本册有一些题型新颖、有创意;有一些题型表述上有特点,基于儿童立场;有一些题型题干引导比较细腻,针对性、目标性强;还有一些题型比较开放,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等。(因为下面还要重点介绍,所以这里仅仅面上介绍)

(3)自己对全册内容的感受与思考。

 

第二部分:全册课后练习题的主要特点

1.      题目表述的特点。

统编教材在题目的表述上更详细具体,操作性更强。例如复述题,人教版原来大多表述为“熟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这就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指向性。统编教材就不一样。《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第二题:默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再借助表格附属这个故事。《27.漏》第三题: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2. 题目内容的特点。

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材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提供了多样化的复述支架。《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故事情节因为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矛盾而一步步向前推进,采用了反复的叙述模式:顾客提出要求/裁缝作出回应。因此,教材提供了表格,引导学生先整理不同时间内两个主人公的行为,再以此为支架复述故事。《漏》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在不停移动中不断产生误会。因此,教材提供了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的支架,引导学生根据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故事。“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复述的基本要求,以及表格、示意图等实用的复述支架,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复述方法

3.题目形式的特点。

本册八单元的复述类题型,有表格式如:《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第二题。有图文结合式如:《27.漏》第三题

 

第三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学习对策

前后连贯 梯度进行

——以《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论如何教学生学会复述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方式。其中第八单元的篇章页告诉我们:人文主题为“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许多的思考。”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这就使得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非常清楚、明了,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一学习目标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中年段提出的学习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统编语文教材在体例结构上,突破了单纯的阅读理解的模式,重视阅读策略的学习,如预测、提问、快速阅读、有目的地阅读等。这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学习“复述”这一阅读策略。如何让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做到胸有成竹、主动参与,讲得具体生动呢?

以《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教者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进行落实。

一、朗读词串,识记主要信息。

通过理清词语内在关联,加深学生对急性子顾客所做衣服这一故事主要信息的印象。

(出示词串一“:裁缝、卷走、夹起、夹袄。”请学生读)师:读得很正确。这里有三个多音字“缝”“卷” “夹”。“裁缝”“卷走”的读音好记。“夹起”“夹袄”的读音容易混淆。我们可以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读音。

(课件出示“夹”在字典上的解释:“ji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 处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 夹杂:夹生饭。夹子:文件夹。 jiá 两层的衣服:夹衣、夹被。 g 夹肢窝。”)

师:谁来根据字义选择“夹起”“夹袄”的读音?

生:“夹起”的“夹”在文中是使劲夹住布的意思,所以念第一声;“夹袄”的“夹”指的是两层的衣服,念第二声。

师:根据字义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这就叫“据义定音”。

“词串一”多音字的教学,基于学情,抓住了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据义定音”的学习方法。

(出示词串二:“衣裳、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

师:这些词语排列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

生    1“: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都属于衣裳。师:因此,“裳”“袄”“袖”“衬”“衫”“装”都有“衣”字旁或“衣”字底。

师:看看你们穿着,你还想到哪些含“衣”字旁或“衣”字底的字?

生    1“:袜子”的“袜”。

生    2“:裤子”的“裤”。……

师:这些词语排列还有什么规律呢?

生    1:后四个词语分别是冬、秋、夏、春四个季节的服装。

生    2:后四个词语也是急性子顾客依次想要做的四样衣裳。

师:我们可以加上表示季节的词读一读:冬棉袄、秋夹袄、夏短袖、春长袖。

“词串二”的教学,既巩固了“衣字旁”“衣”字底的字形与字义的结合,借助偏旁去识记一类字,又加深了学生对急性子顾客依次想要做的四样衣裳的印象,在复述课文前强化了关键信息的识记。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课后习题”以及“语文园地”明确地告知学生,可以通过表格、示意图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填写表格过程中,学生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样在概述时,学生就能根据文本的顺序结构,突出故事文本的条理性,故事的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师:这个故事读起来让我们会心一笑而又十分难忘,是因为故事里有两个很有特点的人物。谁来说一说?

生:一个是裁缝,他性子很慢;一个是顾客,他性子非常急。

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取出关键信息填写在表格中,进一步感受人物鲜明的特点。(出示)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

 

 

 

(学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词语,完成表格。学生交流后出示填好的表格)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做棉袄

明年冬天交货

第二天

改成夹袄

行啊

第三天

改成短袖衬衫

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

改成短袖衬衫

没裁料

师:结合表格谈谈,你从哪里感受到顾客是急性子,裁缝是慢性子?

生:我从短短的四天的时间,顾客对服装的要求发生了四次变化,看出顾客是个急性子。从四天过去了,裁缝居然连布都没有裁,看出他是个慢性子。

师: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我们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借助表格,用几句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把它明明白白地讲出来,这就叫“概述”。请你根据表格,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学生练习概述)

师:谁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急性子顾客到裁缝店里做棉袄,慢性子裁缝答应明年冬天交货。第二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改成夹袄,第三天他又要求改成短袖衬衫,裁缝都同意了。第四天,急性子顾客又要求改成春装。结果,慢性子裁缝连料子都没有裁。

师:谁还能说得更简洁?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急性子顾客到裁缝店里做棉袄,随后三天他分别要求改做夹袄、短袖衬衫、春装,而慢性子裁缝连料子都没有裁的故事。

师:用上了“随后三天”“分别要求”,使表述更简洁,了不起!

师:同学们借助表格,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把故事给概述出来了。

借助表格,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降低了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难度;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内容结构。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后面的复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析语言,感受人物特点。

通过感受作品中精准妥帖的语言,学生在讲述故事时能进行合理地选择内容,突出文本的内容要点。

师:这个故事如果要讲得别人听,可不能这样概括地讲。我们应该讲得——

生    1:更加具体、生动些。

生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讲。

师:要想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形象,就要抓住最能

反映人物特点的语句。这样,就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下面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顾客的急性子?”圈画出关键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主学习)

师:下面开始交流。

生    1:我交流的句子是“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顾客根本等不及裁缝的回答,而是自问自答,看出他真是个急性子。

生    2:我补充。这里的三个问号,三个季节,时间越来越近,反映了急性子顾客一次比一次急切地想把衣服做好。

师:这里有个省略号。想象一下,急性子顾客内心恨不得什么时间能拿到衣服?

生:这个冬天(这个星期。一天时间)。

师:真是心急火燎啊!读一读,读出这样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我画的是这个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

这么慢啊!’”我从“噌的一下子跳起来”看出他十分着急。

师:“噌的一下子”通过声音,很好地表现了顾客的急脾气。想象一下,这急性子顾客平时会怎样开门呢?会怎样上二楼呢?会怎样吃饭呢?能试着用上表示声音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急性子吗?

生    1:他噌噌几下就爬上了二楼。

生    2:他唰唰几口就狼吞虎咽地把碗里的饭给吃完了。

师:声音有时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师:我们通过语言、动作、声音,感受到了顾客的急性子。下面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裁缝的慢性子?

(学生生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

师:下面班级进行交流,谁代表小组首先发言?

生:我们找到的是这句“:‘不,’裁缝说‘,就在冬天。’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做一件衣服居然要一年的时间,这个速度慢得像蜗牛一样了。师: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位急性子会说些什么呢?

生    1:他可能会说:“你真是慢到家了,我的衣服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呀?”

生    2:他可能会说:“早知道速度这么慢,我当初就不应该把布交给你!”

师:这个结尾,有没有让你意想不到?

生:裁缝居然连布料都没有裁,真让我意想不到。

师:好的结尾,既在读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恰恰说明了裁缝是个超级的慢性子。

人物的特点学生一读就明白,但特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交流、推敲、拓展,学生体会到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些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必不可少,为生动、形象地讲述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素材。

 

四、添枝加叶,学习复述。

这一环节主要告诉学生:复述不是原封不动地背诵课文,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与创造。这种复述属于创造性复述,常见的方式有改变人称、改变角度、补充情节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复述方式。因此,补充情节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有些许的新意即可。

师:我们借助表格,抓住刚才交流的重点句子,这样就能大体把故事内容讲出来。不过,我们复述的时候,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添枝加叶地把故事讲出来。比如,这句话:“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联系下文,会走进一位怎样的顾客呢?

生    1:一位满头大汗的顾客。

生    2:一位脚步匆匆的顾客。

师:再看这句:“‘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顾客会怎样夹起布料?

生    1:快速地夹起布料。

生    2:一听到回答就夹起布料。

师:这个“一……就……”用在这里很贴切。

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表格,抓住刚才交流的重点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添枝加叶地把故事讲出来。

(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略)

复述不是背诵课文。如何让故事讲得不千篇一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结合两个范例,教给学生添枝加叶讲故事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生本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