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
(2023-06-03 14:10:41)
论语是文 化教
育领域中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他是孔子对做人、治国在春秋那个时期的自己的观点。核心内容就是仁,并通过礼、乐、忠、信来巩固仁的教
化。孔子的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国中
论语在秦朝时,焚书坑 儒事件中被列入jin书,但在民间被隐 藏保存下来,直至汉武帝独尊儒术被确立为国jia文化的中心地位才得到长期确立。
道德经是古人对整个世界规律的探索,而论语是孔子希望人类自身道德的期望,从这点上我认为论语在中 文化的地位应得以尊敬。两千多年来,孔子倡导的仁义的品德已经融入了我国的思 想,成为国人的独特品质,成为zhong 国人、中 zhong国文化的骄傲。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3、论语·八佾第三: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4、论语·里仁第四:讲仁德的道理。
德不孤,必有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公冶长第五: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6、论语·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敬鬼神而远之。
7、论语·述而第七: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
子之所慎:齐,战,疾。
不义富而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
8、论语·泰伯第八: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不就是生命的意义,替天行道吗?
9、论语·子罕第九:记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仁者不忧。
10、论语·乡党第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11、论语·先进第十一: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我相信这个世界有鬼也有比我们聪明神通广大的神,就如同佛教中所说有天界、阿修罗、人世间、地狱、动物界。只是大家各有各的生活场域,一般不会相互干扰彼此的生活。可能偶尔会有相遇。我也相信,他们与我们人类一样,有善良、有冷漠、有可爱、也有貌丑。。。如果机缘巧合我们碰到,那其实与我们正常的相处之道接待就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还有什么愧疚和恐惧的呢。
12、论语·颜渊第十二: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一个人只知道了仁爱之心是自身最美、最善的品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修行、提高呢,要克制自己,回归秩序,不仅知己还要理解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朋友相处,不仅做到忠义,还有所界限。
13、论语·子路第十三: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认为做人还是本着仁爱、善良的心,并且克己复礼,泰而不骄。如果一个这样的人进入社会的话,接近那些中庸高明的贤人或者正直、志向高远的人在一起,按部就班做事,协调利、义、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做事情的正确方法。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言必行,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成其德,或成其羞。
刚毅木讷近仁。
14、论语·宪问第十四: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15、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亦。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当仁不让于师。君子贞而不谅。
16、论语·季氏第十六: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17、论语·阳货第十七: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与人保持边界。
18、论语·微子第十八: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
乱luan
19、论语·子张第十九: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0、论语·尧曰第二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